50歲陳先生下巴鬆弛,頸部變粗,宛如厚厚一塊豬頭皮肉,顯出老態,原以為是中年發福,但日前摸到硬塊,心覺不對勁,就醫確診為晚期頭頸癌,轉移到肺部等器官。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表示,臨床上接觸許多男性患者因接觸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造成頭頸部位上皮細胞癌變,不少患者為家庭經濟支柱,因病倒下後,全家都會受苦。
頭頸癌依原發部位不同,可分為口腔癌、喉癌等,根據105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頭頸癌罹病數逾萬人,人數直追十大癌症第四名肝癌人數,是台灣不可忽視的重大癌症,與西方國家相較,台灣頭頸癌患者年齡相對年輕。
早期頭頸癌症狀未必明顯,例如,喉癌可能聲音沙啞、口腔癌則是黏膜變厚、潰瘍或有帶血的口水、頸部有硬塊等,但因症狀不明顯,且疼感感較低而常被忽略,錯失早期開刀、電療機會。然而晚期頭頸癌病人對傳統治療反應並不佳,且因腫瘤位置導致口腔易潰爛,影響進食造成營養不良。當病人營養差,對治療的耐受性也會降低,連帶影響疾病控制。
新光醫院在頭頸癌治療權威侯勝博主任帶領下,從病人的治療、日常照護、營養照護上,提供完備全面性照護醫療。賴泓誌表示,晚期頭頸癌患者若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選用免疫治療,不僅降低副作用,且有好的治療效果。
臨床顯示,Anti-PD1免疫療法機轉是喚醒免疫T細胞恢復辨癌能力,對癌細胞發動持續性攻擊,藥物持續反應時間長達18.4個月,是僅用化療者的3.7倍。若以亞洲患者來看,整體反應率更高達50%,並提高生活品質。在台灣免疫療法已通過晚期頭頸癌適應症,是已復發轉移患者的治療新選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