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縣市首長打算帶檳榔西施到大陸行銷,不過台灣檳癌防制聯盟今天指出,台灣每1.5小時就有一人罹患口腔癌,中央地方宣導不同調;同時也公布國中小學生的口腔癌認知調查,發現國中生對口腔癌認知反而不如小學生,更容易因為同儕壓力不敢向檳榔說「不」。
台灣檳癌防制聯盟主席韓良俊表示,台灣每年新增5781位口腔癌患者,也有2370人因此喪生,卻有地方首長開倒車,打算以檳榔行銷台灣,不僅是捍衛口腔健康,中央地方不同步,也是國人健康隱憂。
聯盟今天也公布一項調查,認為防制嚼檳榔要向下紮根。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於98至99年間調查5000多名國中小學生,換算「口腔癌認知分數」,以滿分100分評估,呈現學子在檳榔與口腔癌的了解狀況,結果小學生平均分數為90分,但國中生的認知分數偏低,僅得72分。
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表示,可能是國中生進入叛逆時期,不如國小學生對宣導服從性較高,加上面臨同儕支持、人際關係的壓力,國中生較容易因為「別人都在吃,我不吃就不融入」而嘗試吃檳榔。如果身旁同學或親友都在吃,孩子更會認為「自己沒道理不參與」。
衛生署也曾調查發現,青少年初次嚼食檳榔的平均年齡降至15歲以下,甚至有將近3成的國中生,在7歲、或7歲以前即接觸過檳榔。
舒靜嫻也說,多數人誤以為檳榔子本身不會致癌,甚至曾遇過年長的阿嬤因為檳榔纖維粗嚼不動,而請7、8歲的孫子「代勞」好幾年,根本不知道已對孩子造成致癌危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