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就算從今天起,全台灣都沒有人吃檳榔,口腔癌仍會持續上升!」國人第五大癌症「口腔、口咽及下咽癌」,95年有5352人罹患,是男性癌症的第四名,僅次於肝癌、結直腸癌、肺癌,但是增加速度卻是男性癌症之首,以24%的速度飛快增加。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國人檳榔消耗量從民國77年持續上升,直到民國90年,吃檳榔的情況才趨緩、稍歇。
但吃檳榔已經種下口腔癌的惡果,趙坤郁說,就算從現在起,全部的人都不吃檳榔,口腔癌的發生率還是回持續上升,這個趨勢得持續十年,才能消除吃檳榔的惡果。
根據衛生署的癌症登記,95年被新增的口腔癌患者,平均年齡才52歲。趙坤郁感嘆,52歲正是中年,是家庭支柱,吃檳榔族群又往往是藍領階級,一旦生病不能工作,這個家庭就垮了。
明知吃檳榔可能罹患癌症,口腔癌的病患卻往往不願意承認,即使口腔不舒服,已經出現白斑等癌病變,卻多半自行抹成藥、吃偏方,因此被診斷時,通常已經是中後期,五成患者存活率不超過五年。
口腔癌篩檢容易,國健局也提供18歲以上吸菸或嚼食檳榔民眾口腔黏膜篩檢,但是篩檢率只有18%。趙坤郁說,戒檳榔是第一要務,國健局將擴大補助衛生局辦理口腔黏膜篩檢,早期發現口腔病變。
【2009/03/13 聯合晚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