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攝護腺癌 先看格里森分數
你知道攝護腺癌有卅種嗎?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泌尿系癌團隊主任張樹人指出,依癌症期別、癌細胞惡化程度,攝護腺癌可歸納成卅種。為解析各種攝護腺癌的病理結果,依格里森分數進行分級,共5個群組,分數愈高即癌細胞惡化程度愈大。醫師依此與病患溝通,適切治療,讓晚期患者有機會延長平均存活期8到10年。
格里森分數 推估嚴重程度
什麼是格里森分數?張樹人解釋說,攝護腺病理分析依據癌細胞分化情況及所占範圍決定,癌細胞分化成熟度分3至5級,最成熟為3級,最不成熟為5級;將癌細胞最大面積跟第二大面積的分數加總即格里森分數,共分1到5級,分數愈高,惡化程度愈高。
攝護腺癌雖多發生60歲之後,但張樹人說,台灣每年新增5千名攝護腺癌患者,55歲以下發生率占13%,甚至有40歲患者求醫時,癌細胞已轉移全身。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解尿困難時,多已是第三期,多數病患難以啟齒,延誤就醫,直到骨轉移、骨頭痛,跑去看骨科又錯失治療黃金期,加速惡化。
張樹人建議,高危險群可提前在45歲時抽血檢測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持續追蹤,若指數升高,進行切片檢查,一旦確認罹癌期別,再藉由格里森分數,推估嚴重程度。
張樹人說曾有病患PSA指數5.6,格里森分數第1級,為早期病人,病程進展緩慢,只要注意生活習慣,追蹤九年之後,PSA降到零。張樹人說,也有第三期患者的格里森分數落在第2級,癌細胞惡化輕微,屬中期病人,採荷爾蒙治療縮小癌細胞,再以機械手臂開刀,出血量少、無失禁,PSA指數也下降到零。
晚期病患已發生骨頭或淋巴轉移者,若格里森分數落在1至4級,癌細胞惡化程度較輕微,以荷爾蒙治療搭配化療或放療,PSA指數也有機會下降,平均存活期延長至八到十年。
張樹人指出高風險因子包括有,攝護腺癌和乳癌家族史是攝護腺癌高危險群,近來研究發現,家中帶有BRCA1和BRCA2基因異常的乳癌病患,男性家人罹患攝護腺癌機率較高。其次,愛吃紅肉、不吃蔬菜者、糖尿病患,也都是罹患攝腺癌的高風險因子。
白肉與海鮮 取代紅肉
張樹人建議,預防攝護腺癌可吃白肉、海鮮、黃豆,取代紅肉,碳水化合物減量,多運動以增強抵抗力,保持愉悅心情,都有助抗癌。
想了解更多攝護腺癌的預防與治療新知,5月26日將舉辦「攝護腺癌有30種類型,你知道嗎?-攝護腺癌健康講座」,邀請泌尿科權威醫師張樹人分別演講兩項主題,「攝護腺癌早診治,用對方法可根治」以及「攝護腺癌拖不得,晚期治療新選擇」,現場還有問答時段,由專業主持人洪素卿為您提問,有機會得到精美禮物,歡迎民眾、癌友及家屬報名參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與歐美同步新世代影像檢查 攝護腺腫瘤一次揪出
每天喝幾杯咖啡可能會降前列腺癌風險?研究揭密
醫院辦21場攝護腺癌篩檢 2000人揪出100人PSA指數異常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活得夠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預防攝護腺癌 男逾50歲應做PSA檢測
醫病天地/沉默疾病攝護腺癌 發生率第4名
台中榮總攝護腺癌病友會 婦人問:丈夫能重振雄風?
與攝護腺肥大相似!攝護腺癌確診逾3成已晚期 醫師教你預防之道
補充睾固酮對攝護腺癌有益?教授:貿然去做就悲劇了
醫院免費為男性篩檢攝護腺指數 病友捐百萬響應
攝護腺癌檢查 新式攝護腺切片精準更安全
全身骨疼竟罹晚期攝護腺癌 醫籲50歲以上男性做PSA檢測
健康醫點靈/攝護腺健康指數 驗癌更精準
男性的隱形殺手!排尿困難、頻尿、尿不乾淨都是警訊
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不能輕忽的高風險攝護腺癌
老翁異常背痛 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誰說攝護腺術後包尿布?中榮65%病友跟尿布說Bye Bye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不是等到血尿才就醫!醫師:6成攝護腺癌確診已第3、4期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治療 四大特色醫院
影/男性福音!PHI抽血驗攝護腺癌 減少71%不必要切片
男性攝護腺癌 研究:香菇可降風險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治療 四大特色醫院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2大族群應定期檢測PSA 這些飲食應避免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高齡患考慮放射線療法 晚期患截斷荷爾蒙分泌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三種手術各有優缺點 專業分析教你怎麼選
健保大數據/區域、地區醫院 攝護腺癌手術人數不輸醫學中心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苦茶油伴麵線緩解胃食道逆流?看醫師正解!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脖子腫大不痛不癢竟是鼻咽癌轉移?當心不確定的感冒症狀,3大症狀更是警訊
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 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