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知名作家李敖2003年罹患攝護腺癌,開刀切除攝護腺,轟動一時。根據統計,2015年台灣新診斷攝護腺癌人數約5106人,且青壯年也有機會罹患,甚至近一半的攝護腺癌病人,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存活率剩五年。該如何及早發現攝護腺癌?當確診罹癌後,又有哪些治療選擇,可以延長壽命?元氣講座邀請兩位泌尿科醫師,解析正確的癌症觀念。
症狀不明顯 晚期確診轉移者多
攝護腺是男性的生殖器官,形體很小,位在男性排尿與射精的要道,伴隨年紀增長,攝護腺肥大導致排尿困難,其中部分是攝護腺癌造成。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張樹人表示,攝護腺癌進程緩慢,加上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對此掉以輕心,覺得不會輕易死亡,但診間中多數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甚至誤信偏方,花冤枉錢治療也不見效果。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育鴻指出,男性若有排尿疼痛、解尿不順等症狀,先到泌尿科看診,經由肛門指診或抽血檢測攝護腺特異抗原(簡稱PSA)進行診斷,若PSA指數過高,恐罹患攝護腺癌。
有位72歲的氣功師傅,身體健朗,直到突然坐骨疼痛,就醫檢查PSA發現指數竟高達一千多,後來證實罹患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林育鴻說這類患者多到數不清。
50歲後定期PSA檢查 及早治療
PSA是診斷攝護腺癌的重要指標,根據美國資料顯示,在尚未有PSA前,只能靠病人症狀和肛門指診來判定罹癌的可能性,且高達80%病人確診時已是中晚期,致死率相當高。直到PSA的出現,80%的病人確診時多在癌症早期階段,仍有機會根治。
林育鴻建議,男性50歲後,每一到兩年安排PSA檢查,若有家族罹癌史的高風險族群,可以提早在40歲後檢查。一旦早期診斷出攝護腺癌,在適當時機介入治療,可提高病人的存活率,甚至超過十年以上。
病人平均餘命 影響治療方式
病人該選擇何種治療方式?「可依照病程的發展和個人平均餘命來考量」,林育鴻表示,以早期攝護腺癌為例,採根治為前提的局部治療,十年無復發存活率高達80%。例如手術切除,讓癌病分期精確,方便後續追蹤,但術後會有尿失禁、勃起障礙等副作用,尿失禁可恢復,勃起障礙僅能部分恢復。另外放射治療也可考慮,但治療耗時長(8周40次),可能併發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腸炎及有居部癌變風險。
針對潛在攝護腺癌者,也就是癌細胞僅局限於攝護腺內,且PSA小於10者,可進行密切追蹤但不立即治療,一旦病情有變化才治療。不過會不會因為延遲治療對病情有影響?目前資料顯示沒有影響,僅8%淋巴結轉移、58%侵犯至攝護腺莢膜外,但病人若想採主動監測,前提是需請醫師評估。
此外,林育鴻說,根據統計,國內77歲男性平均餘命為十年,依健康狀況增減50%。透過平均餘命的估算,可以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再考慮適合的治療方式,例如平均餘命10至20年且病情評估為低度風險以下者,需要PSA及重覆切片,並考慮採手術切除及放射治療。
醫療技術進步 中晚期仍有可為
針對中期攝護腺癌病人,先以救命為主,防止癌細胞轉移,林育鴻建議,可採開刀清除淋巴結或以達文西手術切除乾淨,甚至追加放射性治療合併荷爾蒙治療;或採電療合併荷爾蒙治療、粒子刀和化學治療等方式。
至於晚期攝護腺癌病人,只能以控制疾病進展為目標,無法根治,目前多以荷爾蒙治療和局部治療為主,例如化學治療,但會有掉髮、嘔吐和疲累等副作用。張樹人醫師補充,對於化療療效副作用感到焦慮或是不適合做化療的病人也不要太擔心,新一代口服男性荷爾蒙抑制劑在去年已經有健保給付,可以在荷爾蒙出現抗性後接續使用,副作用對於病人來說相對化療小。
張樹人提醒,病人針對治療選擇應該主動積極與醫師討論,甚至也可以尋求第二意見,對於疾病、治療有更全面的了解與討論,不誤信誇大能夠治癒的偏方,如果有使用,也應該據實告知主治醫師,更有助面對疾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