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參加女兒畢典 晚期卵巢癌撐十幾年
過去晚期卵巢癌患者僅可接受化療,七成癌友用藥一至兩年就產生抗藥性而復發。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一項研究發現,卵巢癌基因變異癌友在化療後,接續以口服標靶藥物為一線用藥,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從原本單用化療的13.8個月,可延長到41個月以上,六成患者於三年內不復發。
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 Asia)22日起在新加坡展開癌症治療研討會,居里癌症中心教授謝惠光(John Chia)針對卵巢癌治療進行專題演講,他指出,原本PARP抑制劑只適用BRCA基因突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最新研究發現,HRD陽性患者也適用,明顯提高無疾病惡化存活期。
進一步分析,如為第二線用藥,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從5.5個月延長到19.1個月;如用於第一線時,作為化療後的「維持療法」,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從13.8個月延長到41個月以上,患者常見副作用為暈眩、疲倦、嘔吐、貧血及腹瀉。
前來新加坡參與年會的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主任許世典表示,台灣每年新增1500名卵巢癌病人,因盛行率較低,且偽陽性偏高,迄今並無有效篩檢方式,加上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腹瀉、腹痛,都已經晚期,約六、七成癌友確診時無法手術,僅剩化療可用,一旦復發,還是只能化療。
台中榮總曾收治一名30多歲晚期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女兒才剛念幼稚園,支持她活下去的動力就是參加女兒幼兒園畢業,於是她展開「化療、轉移、化療」的治療歷程,撐了十幾年,不僅參加女兒幼稚園,也參加了小學等畢業典禮,前後經70多次化療。
許世典預估,全國每年約100至120名卵巢癌晚期患者BRCA基因變異,如依治療建議,持續用藥兩年,約需7000多萬元,但能有效延續無疾病存活期。由於新藥昂貴,呼籲健保考慮給付,造福癌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為參加女兒畢業典禮 晚期卵巢癌媽媽忍痛化療70多次
子宮頸癌只做抹片檢查夠嗎?注意這些症狀恐是警訊
停經後分泌物多 竟是卵巢癌末期
晚期卵巢癌難治易復發 定期超音波檢查助揪病灶
停經後私密處常流分泌物 竟是晚期卵巢癌
抗戰子宮頸癌 國健署癌篩擬納HPV病毒檢驗
「蠟筆小新」配音員逝 醫遺憾:子宮頸癌其實存活率很高
蔣篤慧癌逝/年紀大了就不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國健署這樣建議
常腹瀉不以為意 竟是卵巢癌末期
罹卵巢癌不等於判死刑!患者記得「6問」醫師
21歲女暑假打工捐卵賺錢 竟發現罹子宮頸癌
婦人肚臍癢長出小菜花 切片檢查竟發現是卵巢癌
年紀大就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國健署破解萬年迷思
不只子宮頸癌 醫揭人類乳突病毒3大迷思
一生有八成機率感染 泡溫泉、游泳都可能得HPV病毒
98萬婦女從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罹癌風險增3.4倍
子宮頸癌手術選開腹或腹腔鏡手術 取決黃金數字2公分
佐野司26歲死於子宮頸癌 婦癌年輕化成趨勢
肚臍突出小硬塊,一檢查卵巢癌腫瘤比拳頭大!5大卵巢病變徵兆不可不知
切除子宮不怕婦科癌? 醫:這處仍會病變 需定期做抹片
免費接種子宮頸疫苗 雙北國中女學生可跨區
防治HPV 3道防線降低風險
HPV人類乳突病毒不是女性的專利 男性也要小心
保險套加嬰兒油 婦產科醫師:只會出人命
無痛腫塊別輕忽 當心「寧靜殺手」卵巢癌
分泌物異味很正常?子宮頸癌6徵兆錯過 恐變末期
苗栗婦女子宮頸癌發生率高 醫師籲勇於篩檢
卵巢癌口服新藥 降低復發風險
子宮頸癌沒空篩 HPV家中自採好方便
猜你喜歡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避紅肉改吃素預防大腸癌?醫師:最好的預防方式不是吃素
喝咖啡真的能防癌!但喝錯種類反而增罹癌風險
壓力生百病!挽救「癌王」胰臟癌就靠3條生活習慣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皮膚癢可能是癌症徵兆?反覆癢不要抓一抓當沒事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晚期肝癌治療近11年突破 台灣主持研究震撼國際
化療一定會落髮、噁心?藥師告訴你化療該注意哪些事
患者9公分巨大肝腫瘤 大林慈濟立體定位化療令消失
35歲男歌手不菸不酒、作息養生卻驚傳罹晚期胃癌
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吃油炸物後喝綠茶、消脂茶可以抵銷毒素?醫師這麼說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排便出血當痔瘡 婦胃長4顆息肉竟全癌變
台大主持全台首間醫學認證實驗室 發現肺癌的基因秘密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乳癌篩檢 應提前至35歲前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癌友換用生物相似藥好嗎? 名醫籲充分評估和告知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新光醫院推動癌篩檢 醫師:早期發現切除 癒後愈好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
他原本帥如李志希加劉德華 嚼檳榔罹癌如今變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