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有八成機率感染 泡溫泉、游泳都可能得HPV病毒
面對一生中感染機率達八成的人類乳突病毒(HPV),就算有疫苗可預防,卻鮮少有人付諸行動。醫師提醒,我們與HPV的距離比想像中的近,即使性生活單純也可能感染,甚至當皮膚傷口接觸HPV病毒,在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都有中標可能。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於信義區香堤大道打造巨型彩球機「八成中獎機」,即日起為期三天,現場互動即送精美小禮,期望透過年輕男女民眾的親身體驗,破除HPV的三大迷思「有安全性行為就不會感染」、「HPV只會導致子宮頸癌」及「只有女性必須預防」。
一旦感染HPV近九成風險會罹患子宮頸癌,台灣每天有4位女性被宣告得到子宮頸癌,每5位子宮頸癌前病變,就有一位是20至34歲的年輕女性。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目前僅有少數癌症可通過疫苗預防,籲民眾不要忽略HPV疫苗對預防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等疾病重要性,盡早接種。
據美國研究報告,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機率高達80%。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提醒,一份2017年海外研究也指出,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幾乎每2對情侶或夫妻就有1對會感染。性行為是最常見傳染途徑,但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的物品,在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都有感染可能。
陳保仁分享,在新竹曾有一名近40歲的婦女,帶著5歲的女兒泡三溫暖,不料幾天後兩人雙雙因感染HPV得了尖型濕疣,也就是俗稱的菜花。媽媽在三溫暖前才剛做完抹片檢查不久,當初檢查沒有染感,再加上母女兩人感染的病毒型別一致,醫界一致認同,她們非常可能就是因在三溫暖間接觸帶有HPV的物品。
HPV可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長期持續感染,可能導致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等疾病發生。陳保仁不斷強調,感染HPV並非女性專利,男性生殖器感染HPV盛行率達45%,但感染後病徵不明顯,籲男性偕同伴侶依醫囑自費接種HPV疫苗,才不會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將病毒感染給另一半。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為參加女兒畢典 晚期卵巢癌撐十幾年
為參加女兒畢業典禮 晚期卵巢癌媽媽忍痛化療70多次
子宮頸癌只做抹片檢查夠嗎?注意這些症狀恐是警訊
停經後分泌物多 竟是卵巢癌末期
晚期卵巢癌難治易復發 定期超音波檢查助揪病灶
停經後私密處常流分泌物 竟是晚期卵巢癌
抗戰子宮頸癌 國健署癌篩擬納HPV病毒檢驗
「蠟筆小新」配音員逝 醫遺憾:子宮頸癌其實存活率很高
蔣篤慧癌逝/年紀大了就不用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國健署這樣建議
常腹瀉不以為意 竟是卵巢癌末期
罹卵巢癌不等於判死刑!患者記得「6問」醫師
21歲女暑假打工捐卵賺錢 竟發現罹子宮頸癌
婦人肚臍癢長出小菜花 切片檢查竟發現是卵巢癌
年紀大就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國健署破解萬年迷思
不只子宮頸癌 醫揭人類乳突病毒3大迷思
98萬婦女從沒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罹癌風險增3.4倍
子宮頸癌手術選開腹或腹腔鏡手術 取決黃金數字2公分
佐野司26歲死於子宮頸癌 婦癌年輕化成趨勢
肚臍突出小硬塊,一檢查卵巢癌腫瘤比拳頭大!5大卵巢病變徵兆不可不知
切除子宮不怕婦科癌? 醫:這處仍會病變 需定期做抹片
免費接種子宮頸疫苗 雙北國中女學生可跨區
防治HPV 3道防線降低風險
HPV人類乳突病毒不是女性的專利 男性也要小心
保險套加嬰兒油 婦產科醫師:只會出人命
無痛腫塊別輕忽 當心「寧靜殺手」卵巢癌
分泌物異味很正常?子宮頸癌6徵兆錯過 恐變末期
苗栗婦女子宮頸癌發生率高 醫師籲勇於篩檢
卵巢癌口服新藥 降低復發風險
子宮頸癌沒空篩 HPV家中自採好方便
猜你喜歡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避紅肉改吃素預防大腸癌?醫師:最好的預防方式不是吃素
壓力生百病!挽救「癌王」胰臟癌就靠3條生活習慣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喝咖啡真的能防癌!但喝錯種類反而增罹癌風險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化療一定會落髮、噁心?藥師告訴你化療該注意哪些事
皮膚癢可能是癌症徵兆?反覆癢不要抓一抓當沒事
吃油炸物後喝綠茶、消脂茶可以抵銷毒素?醫師這麼說
患者9公分巨大肝腫瘤 大林慈濟立體定位化療令消失
35歲男歌手不菸不酒、作息養生卻驚傳罹晚期胃癌
台大主持全台首間醫學認證實驗室 發現肺癌的基因秘密
排便出血當痔瘡 婦胃長4顆息肉竟全癌變
晚期肝癌治療近11年突破 台灣主持研究震撼國際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乳癌篩檢 應提前至35歲前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癌友換用生物相似藥好嗎? 名醫籲充分評估和告知
癌症基金會:盼免疫療法讓更多人受惠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新光醫院推動癌篩檢 醫師:早期發現切除 癒後愈好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