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米酵菌酸引恐慌:「吃隔夜便當會死嗎?」譚敦慈:煮好飯先帶便當再開動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飲食與癌症

2021癌症論壇/癌症治療被中斷 最大絆腳石是營養失衡

癌症營養的補充原則,就是高熱量高蛋白、適量的醣類及EPA等好的油脂攝取。
癌症營養的補充原則,就是高熱量高蛋白、適量的醣類及EPA等好的油脂攝取。
報系資料照片

影響癌症治療結果,甚至造成存活率下降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研究認為,治療期間若營養愈差、副作用就愈大,副作用大就容易被中斷治療。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益銘指出,營養失衡是治療中斷的主因之一,發炎、副作用、營養不良造成病情的惡性循環。

早在2017年,歐洲靜脈腸道暨營養協會(ESPENZ)就認為,腫瘤與發炎、營養不良與治療效果息息相關。癌症本身就是失控的發炎反應,因此在治療期間是否能控制發炎情形,會影響治療成果,而副作用的發生就是一種發炎反應,營養愈差、副作用愈嚴重,預後愈差。

體力變差、食欲不佳、體重下降,是化療期間最容易發生的三大副作用,甚至影響到病人存活率。有調查顯示,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維持體重者其存活是體重下降者的1.26倍;大腸癌則達到2倍之多,可見維持體重是治療能否繼續的重要關鍵。

吳益銘解釋,很多患者都因為體重降低、白血球下降無法完成治療,一旦無法繼續治療,病人產生焦慮,就更吃不下睡不著,形成惡性循環,通常得進行二到三周的營養治療,待體重回升後才能繼續治療。

在臨床上,吳益銘也發現,病人一開始確診就進行營養諮詢,定期營養門診追蹤,治療副作用就會減少,較不會發生治療中斷的情形。但很多患者都是出現食欲不振或體重減輕等才進行營養諮詢,就會錯失營養補充的最佳時機。

吳益銘舉例,多年來長庚醫院針對頭頸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時,有三次的免費營養門診諮詢,這不只讓患者的營養觀念變好,更不會吃錯食物無助病情。尤其,營養補充得依不同治療階段而定,例如放射治療時若補充抗氧化高的維他命A、C、E、硒等,會與治療相衝突,必須避免。

癌症營養並非只是每天喝精力湯、蔬果汁、吃膠囊、喝各種營養精等。很多患者礙於人情不知如何是好,有些則被家人過度關懷困擾不已。因此,在癌症確診後或手術前,得與營養師討論該如何補充營養,建立正確的癌症營養原則。

食欲不佳需補充特殊營養補充品者,吳益銘則建議,補充原則就是高熱量、高蛋白質、適量醣及EPA輕脂配方;相較一般配方,較能促進食欲與降低發炎指數。

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益銘建議,癌患一旦確診就應該進行營養諮詢,保持足夠的營養讓體重不下降,才不會因營養不良中斷治療。<br />記者鄭超文/攝影
林口長庚營養治療科營養師吳益銘建議,癌患一旦確診就應該進行營養諮詢,保持足夠的營養讓體重不下降,才不會因營養不良中斷治療。
記者鄭超文/攝影

2021全癌解碼精準治療 癌症高峰論壇直播節目表

體重下降 發炎反應 癌症治療 食欲不振 抗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