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今年針對全台320名癌友進行調查,發現近九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下降,其中近八成患者體重下降超過5公斤。雖然高達九成二的患者認為營養在癌症治療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中每5人就有1人不知道怎麼吃。醫學會建議,癌症患者要吃夠量、吃正確、吃新鮮,確實記錄體重,才能維持足夠營養。
臨床常見體重會明顯下降的癌症種類,包括大腸直腸癌、頭頸癌與肺癌。其中腸癌患者因吸收不良、頭頸癌患者也因為吞嚥困難、食不知味而營養不足,超過八成患者下降5公斤以上;肺癌患者則因情緒不佳、吃不下,有四成二體重下降10公斤以上。
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是藝人豬哥亮生前的主治醫師,他強調,大腸癌第三期後的病人體重下降狀況明顯,手術後若病患營養狀況差,則無法持續化療或其他治療;罹患大腸癌的豬哥亮今年三月來台大就醫時,已因腸阻塞造成吃不下、拉不出,營養不足而暴瘦,無法進行化療,他強調,「加強營養補充,是癌症病人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暨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婁培人指出,頭頸癌癌友因腫瘤位置,通常無法正常進食,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腫瘤越大,影響程度就越大,但營養攝取是對抗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環。台北榮總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也指,營養對於治療與身體恢復有重要影響,癌友在化療階段就應該補充更多熱量、高蛋白與魚油等營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建議,在癌症治療期間,若食欲不良導致午、晚餐食量減少,可加強早餐分量、以少量多餐或點心方式搭配。已有體重減輕情況時,建議調高蛋白質、熱量的比率,讓癌友盡量每天攝取足量的營養,但要避免過於油膩、高脂肪食物;建議癌友吃夠量、吃新鮮、吃正確與記錄體重,協助維持足夠營養。
癌友怎麼吃?
●若食欲不良可加強早餐分量,或採少量多餐
●如體重開始下降,可提高蛋白質、熱量比率
●避免油膩、高脂肪飲食
●「三吃一記」:吃夠量、吃新鮮、吃正確、記錄體重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製表/記者劉嘉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