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沒人願意當新藥白老鼠,不過,對於癌症患者來說,能夠加入標靶藥物新藥臨床試驗計畫,既省錢,又能服用昂貴新藥,就算擠破頭,都想要加入人體試驗。不過,醫師提醒,新藥有效,但副作用也可能較高,病患得考慮後果。
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王輝明指出,還沒取得藥證的新藥,先不說有多少療效,但副作用一定有,病患及家屬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一旦出現副作用太大,反而影響病情。
一名70多歲婦人在確定罹患肺癌之後,好不容易加入標靶藥物臨床試驗計畫,沒想到,副作用之大卻讓她吃盡苦頭,腸胃疼痛不適,全身起紅疹,連手指甲也裂開了。
婦人家屬以「滿清十大酷刑」來形容新藥的副作用,病患也有點後悔,原本腫瘤能否妥善治療,還是個未知數,但眼前的身體疼痛,卻讓她苦不堪言。
事實上,遴選新藥臨床試驗的病患,也是一門學問,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負責的醫師幾乎都會挑選年紀輕、體能狀況較好的病患,至於年紀老邁、身體虛弱的病患,盡管符合資格,但通常不予考慮,因為醫師擔心這類病人可能熬不過試驗期。
另外,參加新藥人體試驗的病患也不見得就能服用新藥,如果是計畫採用雙盲,連醫師也不清楚病人被分到實驗組或是對照組,病人有可能只是吃了安慰劑。
【2009/03/02 聯合晚報】
💪更多健康推薦
‧77歲母月領1萬多元清貧節儉 兒偷看手機驚見:原來是隱藏版富翁
‧60歲婦甩結縭四十年丈夫「成功爭到房產」面對三大失算超後悔
‧穩定血糖怎麼吃?6類食物幫你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又有飽足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