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其他癌症

胰臟癌手術難度高 機器人幫了大忙

「醫師!醫師!最近一個月肚子悶悶疼,皮膚越來越黃,飯也吃不下!是不是胰臟有問題啊?聽說胰臟很難醫是不是真的啊?」
「醫師!醫師!最近一個月肚子悶悶疼,皮膚越來越黃,飯也吃不下!是不是胰臟有問題啊?聽說胰臟很難醫是不是真的啊?」
圖/元氣周報

「醫師!醫師!最近一個月肚子悶悶疼,皮膚越來越黃,飯也吃不下!是不是胰臟有問題啊?聽說胰臟很難醫是不是真的啊?」

症狀不明顯 死亡率擠入十大

胰臟癌以惡性度高聞名,雖然發生率擠不上十大癌症排行榜,但死亡率卻驚人的常列為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疾病之一,佔105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的第八名。由於胰臟癌缺乏有效的篩選方法及明顯且特殊的症狀,故不易早期診斷。目前胰臟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化學及放射治療為輔。可惜大部份胰臟癌患在有明顯症狀時,不到二成的腫瘤能進行手術切除。

胰臟癌的好發年齡以60歲以上居多,男略多於女,症狀則依腫瘤位置而不同。胰頭癌病人(約佔75%)最常至醫院看病的症狀為黃疸;其黃疸特徵常為無痛性、無發燒、漸進性惡化且不會緩解的阻塞性黃疸。若膽道完全阻塞,則可能產生灰白便。其他較可能的症狀包括上腹痛,背痛、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至於胰體尾癌病人(約佔15~20%)的症狀則更不顯著,較常見為左上腹痛、背痛、體重減輕、較晚期則可能以左上腹腫塊表現。

惡性度高 不易術前切片診斷

診斷上,除了靠臨床症狀來高度警戒外,尚可經由檢查血液中的腫瘤標記來做為診斷及追蹤的參考指標。影像學檢查除了最常用且方便的第一線腹部超音波檢查外,常需以電腦斷層(CT)檢查來確定可切除性。有時仍需以核磁共振檢查(MRI)來提供更多的腫瘤資訊。至於術前或術中的腫瘤切片檢查,因其診斷率不高,且切片可能傷及胰管或膽管,甚至引出血等致命的併發症,故許多的文獻及醫學書建議直接逕行切除,不一定要等到有切片報告確定為惡性才予以切除。

根據回顧性文獻報告,若術前影像學檢查高度懷疑是惡性,不經由切片證實為惡性,而逕行予以切除,則其結果為良性的機率僅僅是2~8%;反之因病人因素或醫師見解不同而不予以切除,日後以時間證實其為惡性的機會則高達20~50%。

位於腹部深處 手術難度高

胰臟手術在消化外科中是相對困難的領域,主要因為胰臟位在腹部最深處,周圍血管分布複雜;胰臟與膽道、十二指腸形成三方匯合;且胰臟本身組織柔軟又會分泌高腐蝕性的胰臟消化液,使得胰臟腫瘤手術較其他手術更難進行,併發合併症的風險亦較高。

在胰臟手術中,又以胰頭部的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Whipple's operation)最為困難,堪稱是腹腔手術中複雜度最高的手術。傳統的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一般需耗時一整天,腹部傷口大約30公分,且平均住院天數長達一個月。

微創胰臟手術 機器人帶來曙光

受惠於手術器械與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微創手術無庸置疑地是現代外科手術的趨勢。微創手術是在腹壁上以數個1公分左右大小的傷口作為器械操作的窗口,伸入攝影鏡頭放大手術視野來執行。早在1992年,即有美國醫師發表微創胰臟手術的醫學報告,但受限於胰臟手術的高困難度、高複雜度,微創手術運用在胰臟腫瘤的治療仍晚於其他的微創腹腔鏡手術;直到最近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的發明,胰臟的微創手術才正式邁入新的里程碑。

機器人手術系統帶來幾項外科手術上的重要改革:

1.提供高解析且3D立體的手術視野,讓醫師精準判斷、執行。

2.仿人體手腕關節的器械設計,達到近乎人手腕的靈活和準確,在狹小空間中進行精緻的動作。

3.手術仍由專業外科醫師操作,遇突發狀況由醫師隨時應變處理。

4.醫師採坐姿操控手術,消除不必要的手部顫動,有利於長時間且高難度複雜的手術。

相較於傳統的剖腹手術,微創手術傷口大幅縮小、出血量顯著減少、降低術後腹內沾黏機會、病患疼痛感大幅降低、更能快速復原、回到工作崗位。

■守護胰臟

戒菸戒酒 定期健檢

造成胰臟癌的確切原因至今仍然不明。不過已經有許多危險的致病因子被高度懷疑,像是抽菸、喝酒、糖尿病、慢性胰臟炎、癌症家族史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因此,平日應注意健康的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型態;並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希望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微創手術 胰臟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