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4歲阿嬤平時飲食清淡正常不嗜肉,但近來卻持續2個月大出血便,就醫照大腸鏡發現橫結腸長了近3公分、形狀不規則的腫瘤,讓她嚇了一跳以為罹患大腸癌,最後外科手術後化驗才發現是良性的神經鞘瘤惹禍。
收治病例的國泰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沈明宏說,神經鞘瘤是一種少見的胃腸道間質腫瘤,該名患者的腫瘤病理切片雖是良性,但因外觀看起來不規則,且超過3公分的腫瘤,高達5成都是惡性腫瘤,切除後最後診斷為良性的橫結腸神經鞘瘤。
大腸癌已連續8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台大醫院外科部副主任梁金銅指出,大腸結構分成表皮黏膜、神經血管淋巴、肌肉以及腹膜4層,台灣民眾罹患大腸癌有95%都是在表皮黏膜層,其餘才是其他細胞癌變,如血管瘤、淋巴管劉、神經鞘瘤、平滑肌瘤、腹膜瘤等。
沈明宏說,神經鞘瘤外面包著結締組織,若腫瘤太大也會造成疼痛或便秘,雖多半是良性腫瘤,但拖太久沒有治療也可能轉變成惡性腫瘤,建議仍要小心,日常生活少吃紅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
梁金銅說,大腸直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平均年齡是68歲,40歲以下僅占6%,30歲以下占1%,建議要仍要維持良好飲食生活習慣,少吃紅肉,50歲以上每年做2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是發現有大腸息肉,則每年都要做大腸鏡檢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