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癌症排行出爐 這3種癌發生率不減反增
國健署今天公布最新10大癌症排行,多數癌症發生率都下降,但肺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卻不減反增,尤其女性肺癌增加最明顯,可能和女性健檢意願提高有關。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民國105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0萬5832人,較104年增加676人,癌症時鐘又快轉2秒,平均每4分鐘58秒就有1人罹癌。
前10大癌症發生人數由大腸癌居冠,2至10名依序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及食道癌。
若以性別區分,男性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330人,比前一年減少6.5人;罹癌人數前10名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膀胱癌、白血病。
女性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69.1人,比前一年減少4人,前10名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皮膚癌、胃癌。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相較前1年10大癌症發生率,多數均處於下降趨勢或持平,但肺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卻不減反增。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科長黃巧文指出,肺癌方面,菸害、二手菸、空污都是重要危險因子,罹癌人數從1萬3086人增至1萬3488人,值得注意的是,增加的402人當中,幾乎全是女性。
黃巧文說,近年男性肺癌標準化發生率多呈現下降趨勢,但女性卻仍在上升當中,研判可能是近年肺癌篩檢相關報導增加,女性肺癌受到重視、及早發現確診。
台北榮民總醫院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早在10多年前,男、女罹患肺癌的比例約為2:1,近年已逐漸轉變為1.5:1,但女性吸菸人口卻沒有增加,有可能是女性較願意主動健檢篩檢,也可能是其他不明原因使得亞洲女性罹患肺癌風險較高。
至於攝護腺癌,標準化發生率雖有趨緩趨勢,但罹癌人數仍從5106人增至5359人。黃巧文說,老化、肥胖、吃紅肉都是攝護腺癌的可能危險因子。
近年研究也發現,男性只要活得夠老,體內多少都會有攝護腺癌的細胞,但這種癌細胞經常能和身體共存,加上攝護腺靠近生殖器、尿道、排便等器官,篩檢可能影響大小便等功能、風險較大,因此目前暫不建議50至60歲的青壯年進行篩檢。
甲狀腺癌方面,輻射暴露、飲食低碘都是危險因子,但黃巧文強調,甲狀腺癌是非常表淺的癌症,除非細胞型態非常不好、治療難度才會較高,近年因健檢人數增加,發生率才攀升。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也呼籲「定期做四癌篩檢是每個家庭的作業」,鼓勵家人要互相關心彼此,提醒做四癌篩檢,把防癌當成生活的一部分,若經篩檢陽性務必要確診,診斷為癌症務必尋求標準治療,切勿聽信坊間偏方,一旦錯過治療黃金期無法重來,千金難買「早篩到」。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化學治療藥物」常見副作用有哪6種? 藥師告訴你該如何處理
牙齒不健康增癌風險!權威期刊:胃癌、食道癌風險飆升50%
連資深護理長都差點錯過肺癌黃金治療期!醫師:關於健檢,大多數人都輕忽一件事
罹癌8成在50歲以後!研究證實8種癌都能靠一件事降風險
如果得了癌症,該不該動手術?手術會不會更糟糕?
賈伯斯死亡之謎?揭開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秘面紗 身體有這些情況都是警訊!
為什麼得癌的偏偏是你?研究腫瘤50年的專家說:因為你沒注意這些事!
2癌友就有1人發炎影響存活率 這6指標中3項要小心
一人得肺癌,全家要當心! 家庭成員誰得肺癌你最危險?答案出人意料
治癌可能不孕 民團首創資訊平台保生育選擇權
早期肝癌存活率 最新統計嘉基領先全國平均值
免疫療法給付再放寬 適用五成泌尿道上皮癌患
關於癌症迷思!進行癌症篩檢有壞處嗎?
為什麼人會罹患癌症?癌症醫的真心話點出關鍵
癌症如同身體慢性發炎 醫指3關鍵避免身體養成「易癌體質」
罹癌想生育 冷凍精子成功做人
「做越詳細的癌症檢查,越能找出疾病?」癌症醫師的真心話:你該知道的2種篩檢壞處
「沒想到我也會是死亡候選人」台大教授的罹癌懺悔:這樣吃竟養出4公分腫瘤
40年不變!肺、肝癌蟬聯癌症死因前兩位
癌症稱霸十大死因之首38年 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
突然胃脹、血糖不穩定要留神! 糖尿病患者得這個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2倍
顏清標四兄弟皆罹癌!癌症真的會遺傳嗎?
新型冠狀病毒很可怕?這個病毒更該小心,5%的癌症與它有關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大腸癌連12年居首
乳癌發生率居冠 晚婚晚生有影響
癌症人口續增 生活型態與老化所致
影/癌症發生人數攀升 女性乳癌奪發生率之冠
疫情衝擊 癌篩人數掉2成 國健署擬將篩檢搬進千人企業
這四種癌篩CP值最高 可降7成死亡率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大腸癌連12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