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當人生病時,除了積極使用各種醫學療法外,有些人認為,其實飲食習慣對病情也會有影響。台北縣自然養生休閒協會常務理事兼講師謝東明表示,人類所罹患的後天性疾病,往往跟飲食有很大的關連性,許多曾戰勝過病魔的人,以及長期進行研究的機構,都是這麼認為,所以改變飲食習慣,可幫助人體戰勝疾病。
他指出,在一九八八年,國外的維多利亞大學曾查核二百位癌症患者,發現因為患者改變飲食習慣,像是吃天然高纖食物、吃素、不吃加工食品,以及少吃鹽、糖、油及蛋肉奶類等食物,前期癌細胞劇減,因此就推論「飲食療法勝於一切醫藥療法」。
謝東明進一步指出,唯有食物才是最好的醫藥,只要吃對食物就可以維持人體的健康,但可惜的是,現代人都特別喜愛品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可是許多美食其實對人體是不利的、吃了又排不掉的、容易造成毒素的、會引發癌症的,以及含有人體不需要的成分等,多吃無益且有害健康。
為了身體健康,建議民眾絕對要改變飲食習慣,平常少吃高糖、高鹽、高脂肪及高蛋白製品(奶肉蛋),可多吃天然食物、高纖食物等,若是素食者,最好三餐都吃天然的食物,譬如要吃青菜就吃青菜、要吃豆腐就吃豆腐,盡量排除經多層次加工過的食品,也不要太油膩的料理,畢竟唯有自然簡單才是素。
不過,由於市面上的食物種類眾多,已經到了目不暇給的地步,民眾不禁要問,到底哪些才是對的食物?到底要如何得知是否吃對了食物?謝東明強調,人們所吃下的食物,經過消化器官分解、吸收後,剩餘的殘渣就會形成糞便,當民眾在排便時,若糞便能夠成條狀且半浮在水面上,這就表示吃對了食物,反之,則代表吃得太多肉、太油膩,同時缺乏足夠的粗纖維。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