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罹癌該怎麼辦?你一定要知道癌症患者的4大煩惱
【文、圖/摘自采實文化《當父母罹癌時》,作者山口建】
煩惱橫跨診療、身體、心理、生活這四大領域
依據日本「癌症患者的煩惱及問題之相關實態調查」分析患者的回饋意見後,可區分成「診療上的煩惱」、「身體上的痛苦」、「心理上的苦惱」、「生活上的問題」這四大領域。
①診療上的煩惱
包含醫院及醫師的選擇、與醫護人員之間的信賴關係、癌症通知、知情同意及第二意見的處置、病況理解等相關事宜。也常聽見患者反應與醫師、醫護人員之間會出現溝通不順利的情形。
患者剛被診斷出癌症時,一舉一動都必須遵從醫護人員的指示,會感覺與醫院這種特殊的環境格格不入,時常無法理解醫師使用的專業術語。由於「罹患癌症」給人的衝擊太過強烈,因此當醫師說明治療方針時,往往左耳進右耳出,對於無法自己掌控事態發展一事感到煩惱。尤其當癌症惡化導致治療變得棘手,症狀也變明顯時,會對醫護人員喪失信任感。
②身體上的痛苦
癌症所引發的各種症狀,雖會讓人產生許多痛苦,但在尚未被診斷出癌症時,大部分的患者都不會認為這些症狀是癌症造成的。
開始治療後,患者開始感受的疼痛,絕大多數都是伴隨手術、放射線治療、抗癌劑等藥物治療所出現的副作用、合併症、後遺症帶來的不適。
手術後所形成的傷口疼痛,會持續好幾個月之久,有患者表示即便三年後傷口仍會隱隱作痛。胃癌或胰臟癌手術後,由於會切除腸胃併行吻合術,所以會影響消化系統的機能,容易造成患者無法進食或腹瀉。
乳癌及子宮癌手術後的淋巴浮腫,或是因直腸癌及膀胱癌切除肛門及膀胱後,須取而代之裝設人工肛門、人工膀胱過生活時,都會造成患者負擔。
除此之外,還會因癌症類型出現各式各樣的手術合併症或後遺症。外科醫師雖會為了減少患者負擔盡力縮小手術範圍,但是對於患者來說負擔依舊很大。
伴隨放射線治療所出現的副作用,好比照射部位表面受到強烈陽光照射後的狀態,症狀並不會多麼嚴重。
不過有些人當病變位置旁邊存在重要臟器時,就會造成影響,而會受到後遺症等症狀所苦。
放射線治療後,有時經過幾年還會出現出血或神經異常的情形,可視為末期症狀,必須多加留意。主治醫師都會留意這些情形,設法在進行放射線治療時,盡量降低患者的副作用及後遺症。
抗癌劑、標靶治療藥物、賀爾蒙藥物等藥物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會因所使用的藥劑種類、搭配方式而異。
全部合計起來,共有三十種以上的副作用,最具代表性的幾種,就是血液細胞減少,以及噁心想吐、食欲不振、口內炎等消化器官症狀,還有掉髮及皮膚問題、麻痺等等。
③心理上的苦惱
舉凡不安、恐懼、孤獨感、心情沮喪、關於生活方式與生存價值的「生命意義之反思」等等,都是多數患者共同的煩惱。
被診斷出癌症後,對於未來的不安會迎面襲來,感覺死亡如影隨形。經過手術等治療再進入癌症觀察期後,也會擔心復發或轉移的問題。出院後由於不再有醫護人員的日常協助,再加上家人也會以為告一個段落而鬆了口氣,使得患者更加感覺受到孤立,容易心情低落。
甚至有些患者會認為:「手術後不代表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當治療不順利時,會對醫師感到憤怒,甚至會發洩在家人身上。有時會對未來感到悲觀,受到強烈孤獨感所襲擊。像這種負面情緒不斷累積,有的人就會出現憂鬱現象。
另一方面,對於「生命意義之反思」,其中就有患者會感覺「自我」與「自尊」受損了。以女性為例,喪失象徵女性特質的乳房、子宮、卵巢等器官後,會因為女性形象受到破壞而感到心痛。
對於過去一直平步青雲的人而言,當意識到無法在工作及家庭上有所貢獻,或是將與家人死別,這也會造成心情低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過去苦心經營的生活突然崩解,讓人備感無力。
④生活上的問題
有關於日常生活上的煩惱,包括家庭及周遭親友的人際關係、醫療費負擔與收入中斷所導致的經濟問題、失去工作的問題等等。
以前像這類的煩惱幾乎與醫護人員無關,須由患者及家屬一肩扛起。但是近來醫護人員也會主動理解這些煩惱及問題,開始努力透過各種形式支持患者。
別以為將這些煩惱與醫護人員訴說也無濟於事,建議患者及家屬不要自己承受,可試著與醫護人員商量看看。
收集正確的資訊
癌症資訊無所不在,例如各種媒體報導、網路訊息或他人的抗癌經歷等等;雖然有些資訊正確,但不適當的資訊佔絕大多數卻是不爭的事實。
媒體報導是經由該媒體單位選擇取捨後的「加工資訊」,並不一定摘錄正確,而網路訊息很多時候未經證實,也容易夾雜民間療法等宣傳行為,造成大眾混淆。他人的抗癌經歷,也許能視為經驗談從中獲得一些幫助,但每一位患者的疾病各不相同,且醫療日新月異,儘管病症相同,也可能因為時間不同而成為過時訊息。符合該名患者狀況的最正確資訊,只有負責診療的醫護人員能夠掌握。感到困擾時,最好先做功課並設法向醫護人員詢問確認。
請鼓起勇氣,詢求醫師診療協助,或在求診時向護理師諮詢。許多醫院也會有社會福利工作人員常駐提供諮詢的服務。
.作者:山口建
.譯者:蔡麗蓉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01
患癌症患者的煩惱及問題者的煩惱及問題
1.診療上的煩惱
選擇醫院、信賴關係、通知、知情同意、第二意見、溝通、理解不足
2.心理上的苦惱
不安、恐懼、憂鬱、孤獨感、生活方式、人生的意義
3.身體上的痛苦
疼痛、症狀、合併症、副作用、後遺症
4.生活上的問題
家計、工作、家庭、人際關係、回歸社會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健保財務窘迫 「新藥退線使用 病人有其他選擇」
4月9、10日癌症論壇 王建煊分享抗癌路
健保癌藥給付資格限縮 醫界譁然
推拿會導致癌細胞擴散?癌症患者可接受推拿嗎?
過敏體質的人不容易得癌症?教授揭最新研究成果
別輕忽身體警訊!十大癌症最新統計:新發癌症人數增加超過五千人
久咳疑罹新冠 竟是肋膜長腫瘤
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 大腸癌連14年居十大癌症之首
7大因素讓你比別人容易罹癌 一張圖記住降低罹癌風險的好食物
體重半年降5%需檢查!醫:約五人就有一人是罹癌
多虧醫護提醒凍精 才能迎接寶貝降臨
生育權保護 建議列癌症治療諮詢項目
血癌治療不能等 搶時間保留生育
癌友未主動詢問 醫師有責任提醒
睪丸癌好發年輕男性 凍精能保生機
年輕型乳癌多 生育保存應納癌醫評鑑
治癌後,才發現失去生育能力 癌友生育保存應及早規畫
兒童癌症成第4大死因 國際獅子會推動兒癌防治
男女罹癌年齡、種類有別!醫曝3共通點:50歲就要檢查
體重驟降要留意 就怕癌症上身
做任何事之前都「好掙扎」 醫籲:恐是癌因性疲憊所致
鼠蹊出現腫塊傳異味 上皮性囊腫
神經內分泌瘤常誤認 健檢預防癌變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公布最新兒少前5大癌症 兒童最易罹患白血病
罹癌易有情緒問題 醫師:接受身心治療抗癌效果更佳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化學治療藥物」常見副作用有哪6種? 藥師告訴你該如何處理
牙齒不健康增癌風險!權威期刊:胃癌、食道癌風險飆升50%
猜你喜歡
為什麼是我得到肝癌?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癌?醫師詳解肝癌原因及篩檢方式
肺癌沒症狀需要開刀嗎?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醫師詳解早期肺癌患者疑惑
生命故事/從抗癌生活走回平凡日常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生命故事/回歸本質,癌症遠離 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
隆乳怕乳房攝影或切片消風 醫:填充物不會受損
生命故事/用我的故事給你溫暖 請不要怕,換我給你力量
余苑綺癌末卻無法再化療 余天曝將採最新型「熱療法」
生命故事/謝謝您,我很好 抗癌之路因您而勇敢
生命故事/擁抱希望 我的正能量向你靠近
普丁臉頸腫脹疑似罹甲狀腺癌?醫:出現5症狀要提高警覺
生命故事/重拾生命的信心 罹癌後我學會與自己對話
5旬婦乳癌切除乳房自卑2年 重建乳房恢復自信
我是癌友8/孩子,媽媽生病了:該讓他們知道多少?
癌友悲喊「病不起」 余天籲成立癌症藥品基金給付新藥
一群人比一個人走更遠…有癌友團體相伴的抗癌路,更無畏
老翁腹股溝腫脹近30公分 檢查發現惡性脂肪肉瘤
癌友病不起 余天催設癌症藥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