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購買指示藥品,藥盒及說明書標示不全、文字艱澀,常「有看沒有懂」,恐陷藥害危機。醫改會比較國內外藥品外盒標示,國外藥盒標示採單面且統一格式,說明淺顯易懂,國內藥盒卻如同魔術方塊,民眾需翻來翻去找標示,文字說明不清楚又艱澀,呼籲食藥署提供合適範本讓藥廠遵循。
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衛福部食藥署日前研議將部分處方藥轉成指示用藥,但卻忽視消費者拿到的藥品,常是「盒外標示漏警語、盒內說明像教科書」,很多的藥品解說內容艱澀難懂,民眾如何把關用藥安全。
醫改會比較國內外藥品外發現,國外藥品外盒的警語等訊息,清楚印在同一面,且使用統一格式,讓民眾購買時一目瞭然;台灣的藥盒資訊和警語,卻要民眾自己左右翻找。
劉淑瓊說,外盒是民眾選購藥品的第一關,若連外盒都無法讓民眾清楚辨識哪類族群適用或不適用,「難道要民眾買回家才拆開看?」。
不僅外盒資訊不足,藥盒內的說明書更是讓人看不懂。醫改會派出神秘客,實地測試購買衛福部日前公布的十大藥害成分指示藥進行分析,一名神秘客購買Ibuprofen成分消炎止痛藥時,直接拿了藥品付錢,藥師不但沒有提供諮詢,且外盒寫著「注意事項請詳閱盒內說明書」,回家後打開說明書,卻沒有寫哪類族群不適合等警語。
國外標示簡單易懂 小學五年級嘛ㄟ通
另一神秘客購買痠痛貼布,貼布包裝上寫「懷孕第三期使用本製劑為禁忌」,劉淑瓊說,她上網查詢,才知道懷孕第三期大約是懷孕七個月以後。
劉淑瓊說,類似這種難懂文字的說明真的非常多,因為用藥必須很小心,文字解說愈簡單、愈口語愈好,國外大約以小學五年級閱讀程度為基礎。醫改會表示,食藥署應有明確的指示藥品外盒與說明書範本供藥廠遵循,並重新檢討警語、適應症等,讓藥盒、說明書文字更簡單,並訂出日出條款,規定某一時間後必須全數符合新規範。
食藥署:重新檢討修正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祁若鳳表示,將研議不適用族群及諮詢電話,必須放在藥盒外包裝,而說明書文字也會持續朝簡單易懂方向修正,建議民眾購買藥品時應先諮詢藥師,藥師也應主動提供資訊。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