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去年獨家披露進口雞肉標示不清問題,進口雞肉與國產雞肉為兩套管理標準,引發國內白肉雞養雞業反彈。為維護國人食品安全,衛福部食藥署在國內八家賣場試辦進口雞肉標示屠宰日期,從2019年12月1日開始試辦半年,根據了解,由於試辦結果不如預期,標示進口雞肉屠宰日期一事,傾向不列入修正食安法。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表示,相關議題之後還會進行跨部會討論,屆時再對外說明。
由於現行法令僅規範進口雞肉須標示「冷藏肉」或「解凍肉」,由進口業者自行標示肉品有效期限;國內白肉雞業者去年開始,要求應進一步規範標示屠宰日期和包裝日期,讓國人採購時,可輕易辨別。
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統計,今年進口雞肉的市占率已達六成,已遠超過國產雞肉,但記者走訪各大賣場,業者大多也只標示「有效日期」,也就是賞味期限;農委會今天邀集養雞業者、養雞協會,召開「研商雞肉標示事項政策推動會議」,針對雞肉標示問題進行溝通。
農委會畜牧處處長張經緯表示,食藥署進行為期半年的試辦計畫,在八家賣場試辦半年標示標示屠宰日期,但結果發現,當雞肉標示屠宰日期,消費者一看到日期為五天、一周前,反倒是不買了,由於消費者對於生鮮肉品的概念,可能認為這是昨天屠宰的,或者是今天屠宰的,清楚的標示出屠宰日期,雖然仍在賞味期限內,消費者反倒是縮手卻步。
張經緯表示,參與試辦計畫包括裕毛屋、全聯等賣場都出現這樣的現象;進一步實際訪問採購的消費者們,確實有這樣的疑慮,由於標示屠宰日期對於銷售幫助有限,消費者無從分辨冰了七天、十天的差別,就變成一個有效期的概念,因此食藥署希望仍維持標示「有效期限」。
他表示,進口雞肉到台灣,通常都是整隻雞,到了台灣後才進行分切與分裝,因此會有多個時間點;同樣國產雞肉也有同樣的問題,若沒有當天屠宰完就分切,也需要冷凍,這樣也是會有好幾個時間點需要標示,他認為肉品標示,應該力求國產與進口雞肉管理的一致性,隨著保存方式不同制定有效期限,明確的讓消費者得以分辨進口與國產的肉品,因此與養雞協會和國內養雞業者溝通討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