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塊文化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大塊文化
【文、圖/摘自大塊文化《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作者朱柏齡】
中暑的危險因子,讀者朋友是否已有清楚概念了呢?
包括了熱指數過高、劇烈運動超過體能負荷、水分缺乏沒及時補充、BMI>28、體重超過85 公斤;倘若又有睡眠不足、體質耗弱,或感冒、發燒、腹瀉、肺炎、其他感染;加上本身有甲狀腺亢進症、慢性疾病導致心肺功能不良、服用藥物導致排汗不良,有這類情形的人,都要自己提高警覺防範。
在臺灣,除了冬天比較少看到熱衰竭、熱痙攣或中暑這些熱傷害病例外,每年到初春約三、四月間,儘管天氣是乍暖還寒,門急診就開始會有熱傷害的病人出現。大多數是因為不當的運動方式,造成體溫升高,諸如此類的情形,並不會因為天氣尚未入夏就減少,尤其是這些熱傷害的高危險群。
有強迫性格的人
好勝心強,有強迫性格的人,尤其在參加運動競賽或軍中的競技時要小心了。
天氣熱,參加競賽時
如果為了要一心求勝,結果超出體能負荷的運動量去拚,這樣會超出身體排熱之極限,當然容易中暑。例如在部隊中逢對抗賽時,這種好勝心強的人,要特別小心,如果覺得體能不足了,千萬不要勉強自己硬撐,盡力就好。
在《Am J Med Sci 2004》文獻中,有一位特種部隊士兵接受負重行軍訓練,48 小時內負重35 公斤行軍40公里,在這48 小時內只睡4 小時,喝少量的水,幾乎未進食,當到達目的地時正值中午時分,當時氣溫為32℃,相對濕度20%(濕黑球溫度24.5℃);而這位特種部隊士兵被賦予一項未預期的任務,去攀爬一面陡峭山峰,在途中,無線電呼叫該士兵時,已失去聯絡,兩小時後他被發現已倒地死亡,送到醫院後,遺體解剖診斷為中暑。以這個案例的中暑危險因子來看,包括了睡眠不足、飲水不足、環境因素中的濕黑球溫度,顯示具有高度熱傷害危險,及運動超過了那位特種部隊士的體能負荷。
關於《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
夏天當熱浪來襲時,不只是軍方,民間之戶外工作者如工地勞工、快遞、路邊收費員、機車騎士、運動員......及中暑的高危險群,也有因中暑不幸死亡的案例,從新聞媒體報導的中暑案例中可發現:一般民眾對熱傷害的預防及初步處理常識相當不足,導致自己、親人或朋友,已有熱傷害縣象卻並未察覺,更遑論現場未立即先做降溫處置,因而導致發生中暑及嚴重併發症的憾事。
中暑個案的初期表徵,可能僅呈現體溫過熱及神智不清,但若未獲得及時診斷與適當處置,其病況將逐漸惡化而出現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肝、腎、心、肺等重要器官衰竭的嚴重併發症狀。因此,急診的醫療團隊是否能儘早正確診斷、及時適切急救,將決定病人的治療成效及預後。
感染、中暑,造成體溫升高的機轉不同,退燒針劑只對感染的發燒有效,對中暑的發燒是無效的。感染及中暑兩者造成體溫升高的機轉不同。感染發燒因病原菌造成發炎反應,刺激體內的發炎細胞產生發炎致熱因子而使體溫升高,退燒針所針對的是發炎反應;而中暑的體溫升高,是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能所導致,所以使用退燒針劑是無效的。且中暑所產生的各種併發症,多半都是熱對細胞及器官的傷害所造成的,中暑的病人若未在3個小時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8.5℃以下,死亡率極高。
跑馬拉松,也是導致中暑的高危險活動,跑馬拉松的訓練需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時間、距離及訓練強度,並非所有參賽者都了解並做好準備。在比賽開始報名前,主辦單位須透過媒體宣傳教導基本知識,甚至舉辦專題演講,請專家講解相關運動訓練及熱傷害預防的常識;參賽者須有適當訓練及體力,若不習慣在熱天跑步的人,須有1-2周的「熱適應」訓練。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