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近5年來,國人安眠藥用量持續增加,去年全台共開立11億6725萬顆,相較108年增加22%。醫師表示,國人使用安眠藥逐年增加,不同族群、季節多有不同現象。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副院長李俊宏說,現在正值年終,學生面對考試、會計師面臨結帳壓力等,內心承受壓力,或新手媽媽、職場新鮮人、年長者等,也易有失眠問題,國人應多注意失眠原因,加以解決。
李俊宏說,民眾常認為失眠只是睡不好,但長期慢性失眠可能罹患身心症,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影響新陳代謝及腦健康,民眾為解決失眠,相較過去10、20年,更願意主動就醫,且要求醫師直接開藥,解決失眠問題,導致安眠藥使用量逐年升高。
另隨著明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增加,李俊宏說,年長者生理時鐘的變化,不再需要太多的睡眠時間,容易出現慢性失眠問題,也讓使用安眠藥情形更為上升。
李俊宏說,慢性失眠治療應採用認知行為的心理治療及調整生活習慣,若此治療效果不佳時,再給予安眠藥物治療,並依症狀嚴重程度、使用時間長短,調整藥物劑量。因此,顯著服用安眠藥的年長者族群,面對失眠應從調整生活作息著手。
舉例來說,一名長者晚上睡眠時間約5至6小時,如果按照原先晚上9點睡覺,可能半夜3點就起床了,這時完全不知如何安排生活,因此到診間希望可以吃安眠藥,一覺睡到上午6點,但重要的應是延後睡眠時間,晚上約11時就寢,可以於清晨5點起床,起床後可以安排靜態活動,如寫書法、閱讀等,而白天時應多參與社區的長青學院、樂齡活動等,維持良好的睡眠周期。
至於有些人平時想比較多,心情較為焦慮、睡不好,這時可以開立抗焦慮劑,或是工作勞動造成肌肉緊繃、睡不好,可以採用肌肉鬆弛劑,而不需使用安眠藥,因此,失眠問題涉及各種面向,治療時應以不同的原因、症狀,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
李俊宏提醒,安眠藥應依照醫囑服用,不應自行停藥或增加藥量,避免藥物依賴性,民眾使用安眠藥有疑惑時,應多與醫師溝通,同時近年來青少年、年輕族群壓力增加,服用安眠藥也略有增加趨勢,家長應多關心其心理層面。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