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免疫療法藥物誘發葡萄膜炎 她癌症治療成功後視力剩0.3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權威期刊研究發現:一項簡單的好習慣會讓你更健康地變老

你有沒有想像過只要做件日常小事,卻能為健康帶來回報的好康?答案是有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飲水不足的人相比,保持充足水分的人看起來更健康,罹患包括中風、糖尿病和失智症在內的慢性病機率更低,而且壽命更長。
你有沒有想像過只要做件日常小事,卻能為健康帶來回報的好康?答案是有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飲水不足的人相比,保持充足水分的人看起來更健康,罹患包括中風、糖尿病和失智症在內的慢性病機率更低,而且壽命更長。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你有沒有想像過只要做件日常小事,卻能為健康帶來回報的好康?答案是有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飲水不足的人相比,保持充足水分的人看起來更健康,罹患包括中風、糖尿病和失智症在內的慢性病機率更低,而且壽命更長。

根據外媒Everyday Health報導,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表在權威期刊《刺胳針》旗下科學期刊《eBioMedicine》的研究結果顯示,適時補水可減緩衰老並延長無病生活。

充足水份可以幫助你保持健康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短期內獲得足夠的水有助於防止脫水,脫水是一種健康問題,會導致身體過熱、影響思維和情緒,並導致便秘和腎結石。除此之外,短期內保持足夠水分還有助潤滑和緩衝關節,保護脊髓和身體其他敏感組織,並清除廢物。

而2019年發表在《JCI Insight》期刊上的研究顯示,在使用老鼠進行的研究中,終生限制飲水會使它們的壽命縮短六個月,這相當於人類壽命的15年左右。

如何衡量生理年齡和水合狀況?

NIH研究人員為了探索保持最佳水合(Hydration)狀態是否可以減緩衰老過程,使用了來自社區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研究(ARIC)的11,255名黑人和白人成年人的健康數據。

研究人員並未追踪參與者的液體攝入量,而是使用血清鈉作為水合狀態的指標。血清鈉是衡量血液中鈉含量指標:體內的水分越多,血清鈉含量就越低。該測試通常作為年度常規血液檢查的一部分進行,血清鈉正常濃度範圍為每公升135至146毫當量 (mEq/L)。

血清鈉濃度與慢性病風險相關

在調整了可能影響研究結果包括包括年齡、種族、生理性別、吸菸狀況和高血壓等可能因素後,NIH的科學家發現血清鈉濃度處於正常範圍內較高的成年人,其健康結果比那些在正常範圍內較低的人更差。

與137至142mEq/L範圍內的研究對象相比,水平高於142mEq/L的成年人在生物學上比實際年齡更老的可能性高10%至15%。

那些血清鈉濃度較高的研究對象罹患心臟衰竭、中風、心房顫動、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慢性肺病、糖尿病和失智症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也高64%。

與137至142mEq/L之間的人相比,血清鈉濃度高於144mEq/L的人在生物學上變老的風險高50%,早逝的風險則高21%。

研究結果顯示,罹患慢性病風險最低的組的血清鈉濃度在138至140mEq/L之間。

少喝水可能與肥胖有關

科羅拉多大學奧羅拉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in Aurora)的醫學教授、臨床醫師和研究員Richard Johnson說,「人們飲用多少水及吃多少鹽存在很大差異」,他並未參與NIH研究。

Johnson表示,人們已知肥胖或容易肥胖的人傾向於少喝水和多吃鹽,這兩者都會增加血液中的鈉濃度。「我們對實驗室動物的研究表明,這個過程實際上可以導致肥胖和糖尿病的過程,該篇論文似乎找到了人類就是這種情況的證據」。

NIH研究的結果表明,血液中的鈉濃度可以預測慢性病甚至衰老的風險,Johson指出「驚人的發現是,被認為正常但處於較高的鈉濃度預測會增加風險。這與其他數據一起表明有許多人都沒有很好地補水」。

需要注意的是,NIH研究人員指出這些發現並不能證明最佳的水合作用可降低早逝風險,兩者之間的關聯並不能證明為因果關係,而需要進一步隨機對照試驗。即便如此,該項研究確實強化了人們應該嘗試遵循現有液體攝入建議的理由。

你每天應該喝多少水?

有一說法是每天應該喝八杯水才足夠,不過這項說法已被近日刊登在《科學》期刊的研究推翻。

美國CDC的說法,對於每個人一天應該喝多少水沒有具體的建議 ,但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的研究確定,男性每天喝3.7公升液體,女性每天喝2.7公升的液體就足夠了。這項建議不僅指水,而是包括所有飲料甚至食物在內,大約20%的液體攝入量來自食物。

飲水量 補充水分 白開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