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巨大關注。日前陸媒報導,江蘇一名男子被查出酒駕嫌疑,但他聲稱沒有喝酒,只有吃了榴槤,經驗血後證實男子血液中不含酒精,最後並沒對他開罰。
這是一條頗有標題黨特色的新聞。事實是:該男子只是「吹氣檢測酒精含量超標」,而不是「被查出酒駕」。交警沒有處罰是理所應當的,無從談起「竟沒處罰」。
1、為什麼吃榴槤會導致「吹氣超標」
在交警檢查酒駕的時候,是通過「吹氣檢測」的方式來判斷。這種檢測手段的原理是:喝酒之後,酒精進入血液,呼出的氣體中含有酒精,根據其中的酒精含量,可以推斷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如果喝了酒,那麼這種方法的檢測是相當準確的。
但倒過來並不成立——換句話說,吹出的氣中含有酒精,並不意味著血液中一定有酒精。舉個極端的例子,你用酒精漱一下口再去吹,必然是含有酒精,但酒精並沒有進入血液。
榴槤是一種含糖量很高的水果。如果存放的時間很長,其中的糖會被發酵或者自身通過「無氧呼吸」產生一定量的酒精。吃了這樣的榴槤,口腔裡就會殘存一定量的酒精。這時候去吹氣,氣中酒精量含量就可能比較高,從而「超標」。而榴槤中的酒精很少,進入血液的也極少,所以血液檢測就不會有問題。
2、酒駕的標準是基於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而不是吹出來的數字
「禁止酒駕」的原因是喝酒之後,酒精會影響人們的判斷力和協調能力,從而大大增加安全風險。
這種影響,是酒精吸收代謝的一部分。如果血液裡的酒精含量很低,就不會有這樣的影響。
在執法中,之所以通過「呼氣檢測」的結果就可以判定酒駕進行處罰,是因為對於喝過酒的人,吹氣檢測的結果能夠代表血液檢測結果。司機不會有異議,也就可以處罰了。
但如果當事人有異議,那麼吹氣檢測的結果是不能作為執法依據的。在有異議的情況下,就需要進行血液檢測,然後根據血液檢測的結果來進行判罰。在這個新聞案例中,當事人的血液檢測結果顯示不含酒精,當然也就不應該被處罰。
換言之,吹氣檢測只是一種「快速篩查」手段。如果當事人真的喝過酒,就不會對吹氣結果有異議,從而節省了血液檢測時間和費用。
3、除了榴槤,還有很多其他食物也能導致「吹氣超標」
除了榴槤,荔枝也是很容易導致「吹氣超標」的水果。荔枝的含糖量也很高,自身呼吸也很旺盛,存放中也容易被環境中的酵母轉化出酒精。在新聞中,也有過很多起吃荔枝被「酒駕」的新聞。
此外,還有一些食物,比如蛋黃派、麵包、酒心巧克力、豆腐乳、酒釀、醉蝦醉雞等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它們的酒精不會導致血液中的酒精超標,但殘留在口腔裡的量卻可能讓「吹氣超標」。
此外,含有一些藥物,比如藿香正氣水、止咳糖漿,以及漱口水等等,也含有酒精。使用之後去吹氣,也可能出現「超標」。
4、這些「假超標」只是增加一點麻煩,並不會被處罰
吃了這些食品會導致「吹氣超標」,是不是就意味著開車前不能吃這些食物了呢?
當然不是。
吃過這些食物之後的「吹氣超標」只是一種「假陽性」。既然是假的,那麼當然不會被處罰。
只不過,如果被吹出了「超標」,交警會默認是「喝了酒」。而你需要「證實清白」,才能免於處罰。
去抽血檢驗自然是最準確可靠的證明方式,但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未免有點多。在大多數情況下,向交警說明情況,漱漱口或者等一會兒再測(通常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也就差不多了),也就能夠恢復到正常。而如果真的喝了酒,則需要一二十個小時呼出的氣體才能合格。
所以,「吃某些食物可能導致吹氣酒精超標」這個事情不是謠言,但這只是「吹氣超標」,而不是「酒駕」。所以,只要謹守「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原則,其他的食物完全不必戰戰兢兢,可以放心大膽地吃。如果沒有遇到酒駕檢測,自然毫無問題;如果遇到酒駕檢測,被吹出「超標」,說明情況並且等一會兒再測,也就能夠通過了。實在不行,還可以去抽血檢驗,只要自己是清白的,總是不難證明的。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