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許玉娟/澎湖報導】
澎湖3月起陸續出現恙蟲病病例,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6月底,共接獲通報疑似病例39例,有23例確診,病例數高出前3年同期平均值3.5倍,衛生局表示,正值恙蟲病流行期,民眾到野外踏青或工作,儘量不要進入草叢。
台灣全年都有恙蟲病病例,7月達到最高峰,尤以金門、台東、花蓮及澎湖等地病例最多,傳播媒介主要為地理恙蟲,恙蟲的動物宿主包括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鳥、雞)等,其中又以囓齒類最多。
衛生局表示,根據學術研究單位在澎湖的調查,地理恙蟲孳生環境為茅草、珊瑚礁牆基部、銀河歡、甘薯田及花生田等,民眾在這些高溫潮濕、雜草叢生的地方活動,容易受到恙蟲侵襲而致病。
澎湖縣確診病例,大部分集中在湖西鄉各村落,由於湖西農田多,從事農作的居民也多,因此染患恙蟲病的可能性相對增加。
通常被恙蟲叮咬的部位會形成焦痂,伴隨有發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潛伏期約9到12天,發燒約1星期後,軀幹會出現暗紅丘疹,並擴散到四肢,如未經適當治療,致死率高達60%。
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有必要前往草叢、野地或菜園,應穿著長袖、長褲,離開後,最好儘快換衣、洗澡或擦澡,重點擦洗腋窩、腰部、鼠蹊部等皮膚柔軟部位,並換洗全部衣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