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食物中毒的場所 自宅發生的機率比攤販還高的原因是?

每個家庭至少都會備有1到2個砧板,很多家庭一用就是十多年,家中長輩還會拿此說嘴「這是從我年輕用到現在」,聽在專家的耳裡卻是非常驚悚。
每個家庭至少都會備有1到2個砧板,很多家庭一用就是十多年,家中長輩還會拿此說嘴「這是從我年輕用到現在」,聽在專家的耳裡卻是非常驚悚。
圖/123RF

洗窗簾、洗紗窗、洗排油煙機……各家進入大掃除模式,那些平時清不到的角落,一次掃除乾淨。

但除了這些年終必掃的角落,你可能忽略每天和你親密接觸的許多物件,每天陪你吃飯的筷子、讓你切剁的砧板、陪你入睡的棉被、為你包覆的浴巾......

這些不容易「用壞」的物品,是否潛藏影響健康的致病因子?

農曆新年,家家除舊佈新,使用一年的廚具常不在一般家庭汰舊換新的範圍中,像是砧板、筷子等沒有定期更換,長期以來藏汙納垢反而讓每天吃的食物蒙上陰影。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統計,最常發生食物中毒的場所,自宅位居第三,僅次於餐廳及學校,比攤販還高,專家呼籲當廚具出現傷痕時,就是該換的時候,千萬別眷戀,反將黴菌、細菌吃下肚。

有刀痕才專業?黴菌、細菌霸占

每個家庭至少都會備有1到2個砧板,很多家庭一用就是十多年,家中長輩還會拿此說嘴「這是從我年輕用到現在」,聽在專家的耳裡卻是非常驚悚。台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專任副教授楊惠婷說,砧板使用到出現刀痕,就是該換的時候。

楊惠婷解釋,砧板一旦出現刀痕,使用清潔劑清洗後,即使刷得再乾淨,清潔劑都可能卡在縫隙中,下一次處理食材時,就可能汙染食物,加上台灣天氣潮濕,不只有清潔劑的問題,黴菌更愛附著在砧板上,常會造成腹瀉甚至是食物中毒。

木竹製易染黴 玻璃最推薦

坊間的砧板有許多類型的材質,包含常見的木質、竹製、塑膠、玻璃等,楊惠婷說,木質以及竹製雖然最天然,但不代表「天然A尚好」,這兩種材質反而是最不推薦,木質以及竹製的材質,本身就有孔隙,即使用力刷洗也洗不乾淨,最容易發黑、發霉,這兩者也最容易產生刀痕。

有些餐廳業者會使用木質砧板,當刀痕出現時,會拿器具刮除,楊惠婷說,刮除刀痕是沒有必要的,黴菌會透過縫隙繼續孳生。

市售塑膠材質的砧板,多是由聚乙烯(PE)製成,除了擔心刀痕,使用塑膠砧板,最讓民眾擔心的是「塑化劑的溶出」,不過,現在的塑膠砧板也會使用耐高溫的塑材,但仍建議炸物不要直接放在塑膠砧板上切,可以墊紙巾等避免直接接觸。

她最推薦玻璃類型的材質,最主要的原因是愈難出現刀痕的砧板,愈能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也能降低清潔不當所潛藏的危機。

每周煮沸一次 徹底晾乾烘乾

無論是哪一種砧板,要維持使用年限,以及避免刀痕的出現,建議木質或是竹製的砧板,每周至少放在鍋子中煮沸過一次,並放在通風處晾乾,也可以放在烘碗機中烘乾;若沒有足夠大的鍋子,可以用滾燙的熱水,沖木質或是竹製的砧板。

塑膠砧板則建議可以泡在稀釋的漂白水中一個晚上後,再用清水清洗乾淨晾乾,玻璃砧板建議一般的清潔方式即可。

至少兩砧板 生熟務必分開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林旭陽表示,家中的砧板一定要備齊2個以上,一個切生食,另一個切熟食,避免交叉汙染,增加食物中毒的機會,兩塊不同的砧板千萬不要疊在一起擺放,應該要分開放。

林旭陽表示,一般食物中毒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典型生熟食交叉汙染的中毒菌,如果是生鮮水產品沒有處理好,如蝦子等,易感染腸炎弧菌,嚴重者可能要送醫。

一雙筷子用數年

不想常換新 專家推薦鐵筷、玻璃纖維筷

一般家庭的筷子通常會有各自專屬的主人,但一雙筷子使用好幾年,不一定是件好事。楊惠婷說,筷子的材質通常有竹筷、木筷、鐵筷、玻璃纖維筷,鐵筷以及玻璃纖維筷則是最推薦的筷子種類,主要的原因也是好清洗,不易藏汙納垢。

楊惠婷說,竹筷與木筷的材質容易被黴菌附著,因此有些竹筷或是木筷會漆上一層漆防止發霉,但是只要一掉漆,特別是筷子的尖端,是最先掉漆的部位,黴菌隨時就可能找上門。另外,筷子上漆的漆種不明,也許含有重金屬,也可能隨食物吃下肚。

不過,竹筷以及木筷的摩擦力較強,對於長輩而言,會是較好的選擇,雖然不建議使用,但是只要磨損就更換,木筷以及竹筷是可以選擇的。

鐵筷以及近年流行的玻璃纖維筷是相對推薦的,表面光滑,黴菌難附著,但是這兩種筷子,常會在尖端做一圈一圈的防滑紋路,這類的防滑紋路,也容易藏汙納垢,得徹底清洗或是不要選擇有防滑紋路的筷種使用。

筷子的清洗方式建議用軟式的菜瓜布清洗筷子尖端,再把所有筷子一起搓洗,也建議定期泡漂白水或是放入沸水中煮沸,才能徹底消除細菌。

食物中毒 清潔劑 生食 塑化劑 腸炎弧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