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熱浪來襲,戶外太陽彷彿要讓人融化。醫師提醒,夏天不只在戶外奔走、運動才會導致水分流失,引發中暑,有人泡溫泉、逗留在沒有冷氣的車子裡,甚至吃抑制流鼻水感冒藥,都增加中暑機率。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中暑及熱衰竭指身體在酷熱環境下,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產生不適症狀。熱衰竭程度較輕,體溫沒有完全失控,體溫雖上升但不會超過40度,也還能流汗、意識狀態清楚;但中暑時,體溫恆定機制失控,體溫超過40度,甚至無法排汗,失去意識。
朱柏齡說,一般中暑,原因多是夏天在戶外工作到處奔走或因運動競賽或體能訓練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導致水分及血量不足。他呼籲,不論男女都應保持撐傘,因有陽傘遮陰,最多可涼爽5度。過去也有見過夏天泡溫泉泡太久太熱、在沒有冷氣的車廂中待過久,或抑制鼻水的感冒藥中有抑制排汗功能等原因中暑送醫。
近日日本也飽受熱浪摧殘,許多銀髮族因中暑喪生,甚至有一名小男童因在戶外抓蟲中暑死亡。
朱柏齡提醒,小孩因血液循環系統及排汗系統都沒有大人完備,加上體表面除以身體質量指數高,吸熱量較大,比成人更容易中暑,且小孩不太會表達出自己中暑,症狀不明顯,易疏忽。
中暑及熱衰竭雖然嚴重程度不同,但都應立即實施降溫處理措施,若中暑未妥善處理,可能有30~80%死亡率。
朱柏齡提醒,正確中暑及熱衰竭急救方法是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離開熱源,然後噴冷水或泡冷水讓患者降溫,如果患者有意識清楚就讓其多喝水或運動飲料,有嘔吐狀況記得側躺,務必送醫觀察。
朱柏齡指出,最常見錯誤的中暑及熱衰竭急救方法是只知道送醫,卻忘記降溫。過去曾有一工人個案,中暑後,同事竟用沒有頂棚、曬得發熱的發財車送患者就醫,因為過程持續曬太陽,到院時體溫已高到43度,事後智力有些微受損、反應變慢,記憶力大不如前。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