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傳聞指出,馬鈴薯粉含有毒物質,常吃恐中毒。食藥署表示,沒有發芽的馬鈴薯不具毒性,但若吃到發芽的馬鈴薯,則可能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急性中毒症狀。
食藥署「闢謠專區」指出,市售的太白粉有2種主要來源,一種是樹薯,另一種則是馬鈴薯,當馬鈴薯發芽時,芽眼及芽根會開始變綠,這時整顆馬鈴薯就會產生大量的茄鹼(又稱「龍葵鹼」),並且集中在芽眼及馬鈴薯外皮,其他部位的龍葵鹼含量也會增高。
不少人以為馬鈴薯就算發芽,只要煮熟照樣能吃,食藥署表示,龍葵鹼面對一般烹煮的高溫也不會被破壞,無法去除毒性。
農委會指出,馬鈴薯塊莖變綠,主因為栽培、貯藏或是運送過程中照射到光線造成,此外,因溫度變化劇烈或儲藏時間較久,均會破壞塊莖休眠(dormancy),均會促成馬鈴薯發芽。塊莖綠化的表皮會因日光中的紅光與藍光促使龍葵鹼之α-solanine與α-chaconine的合成與累積。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指出,龍葵鹼是一種神經毒性,也是馬鈴薯的保護機制,避免發芽後被其他生物吃掉,才會產生這種天然的殺蟲劑,吃多恐急性中毒,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也可能導致血壓偏低、心跳偏慢、呼吸變快、肌肉絞痛等。
顏宗海說,中部多年前就有民眾在素食店吃到發芽馬鈴薯,吃完沒多久就出現嘴唇發麻、腸胃道不適症狀,食藥署提醒,發生中毒的時間多在食用後2至24小時,腹瀉的情形可能會持續3至6天。
顏宗海呼籲,馬鈴薯買回家,最好保存在陰涼處,一旦開始變綠、發芽就應整顆丟掉,別再食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