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空氣品質欠佳,台北醫學大學研究發現PM2.5的濃度增加會加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每增加10微克/立方公尺,將增加患者呼吸中止與淺呼吸指數(AHI)約4.5%,經計算,平均每小時增加1到2次的呼吸中止,長期下來將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莊凱任研究團隊,昨在北醫與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呼吸科學與公共衛生的臨床轉譯與大數據國際研討會中,發表空氣品質和睡眠障礙相關性研究。
莊凱任表示,從2005年到2013年,針對4525名疑似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做疾病與空氣品質關係的調查。
結果發現,空氣汙染加重睡眠呼吸障礙,參與受試者的呼吸中止與淺呼吸指數(AHI)平均為24.6次,意指睡眠時每小時平均發生24.6次呼吸中止,比對空氣品質較差的日子,受試者呼吸中止的次數每小時增加1到2次。
研究團隊再針對10多名呼吸中止症患者,戴上智慧手環運用遠端監控睡眠狀態、時間長短、自律神經系統狀況、心律及每天的活動量,比對空汙監測資料,結果發現空氣品質愈糟,受測者的睡眠品質就愈差。
目前已證實睡眠呼吸中止症因為反復性缺氧,會增加心臟負擔,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因此,空氣汙染會增加呼吸中止的次數,也同樣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團隊表示,目前空汙與呼吸中止的機轉並未明確,恐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罹患睡眠呼吸中止者因咽喉肌肉協調功能有障礙,空氣汙染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恐加重症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