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黃豆究竟對人體是否有害,至今仍無定論。植物病蟲害專家、農委會防檢局長黃㯖昌表示,站在專業立場,他完全不擔心已被核准的基改作物食用安全;歐盟食品安全局長日前訪台也談到,歐盟也面臨這樣的問題,認為國人應該理性看待基改議題。國內「基改」和「農藥」是兩大被汙名化議題,社會對「基改」已經無法理性討論,儼然成為宗教問題。
農委會表示,黃豆貨品號列已分列基改與非基改兩項,但沒再細分食用及飼料用。台灣每年約進口200至240萬噸黃豆,85%供食用(含榨油及豆類加工品),15%飼料用黃豆做成黃豆粉當飼料,進口黃豆大多是供食用。所有飼料用黃豆粉都來自食用黃豆,因此長期來只有食用級黃豆一類貨號,沒增列飼料級貨號。
黃㯖昌表示,美國上市的作物,都必須做好環境影響評估及食品安全評估才能上市,即使是耕種基改黃豆,也要有「隔離帶」避免汙染,國內進口黃豆超過九成,大部分供食用,大豆渣才當飼料。國人吃的豆腐、豆漿、豆干等各式豆類製品,大多數來自這些進口黃豆,究竟對人體是否有影響,目前論述多、沒有絕對。
黃㯖昌說,所謂的基改黃豆,是選擇產量較高的品種,把來自細菌、其他植物或其他非大豆的外源基因轉殖進去,例如把抗嘉磷塞(除草劑)的其他外來作物基因轉殖進去,這樣農民噴藥除草時,雜草會死掉,但不會傷到黃豆;另外也可能蘇力菌的毒蛋白基因轉殖進去,目的是預防娥蝶類危害,帶有毒蛋白的葉片娥蝶吃了會死掉,人吃了則沒影響。
反對基改的人,主張不應該在生物上轉殖基因,甚至有人擔心基改作物會致癌。黃㯖昌說,基改黃豆對人體是否有危害,有不同的論述與說法。至於要如何分辨基改豆與非基改豆,只要靠分子生物檢驗才能知道,肉眼無法辨別,也沒有快篩方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