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超悶熱,熱衰竭患者大增,童綜合醫院上月熱傷害病患就有14人,比往年成長四成;46歲劉姓男子大熱天中午到海邊釣魚,曝曬幾小時後發高燒達41.9℃,全身無力且呼吸急促,送醫緊急降溫和輸液才救回一命。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吳肇鑫指出,熱傷害可分熱衰竭、熱痙攣、熱中暑3類;「熱衰竭」是高溫環境造成排汗過多,流失大量水分和鹽分,出現頭痛、無力、惡心等症狀,嚴重會休克、昏迷;「熱痙攣」則是高溫環境大量流汗,沒即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鹽分流失造成四肢肌肉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
「熱中暑」則常因體溫調節能力失常,造成排汗功能異常,散熱功能變差,輕微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惡心、心悸、四肢無力,惡化會胸悶、血壓下降,嚴重甚至昏迷。
吳肇鑫說,符合「熱中暑」定義的病患很少,大部分都是熱衰竭症狀,少部分會合併熱痙攣;「熱中暑」非常嚴重,易併發腦水腫、癲癇、昏迷、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衰竭、低血壓、肺水腫、肝腎功能受損、橫紋肌溶解症、乳酸中毒等,延遲處理死亡率高達80%。
他提醒病患出現嚴重熱傷害時,須移至陰涼通風處並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可多補充水分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惡心、嘔吐症狀,不可再口服補充水分,應協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嗆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