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生活智慧王

登山先懂求救 不能只靠網路資訊

台灣高山地形氣候多變,登山前需有計畫準備,才能降低風險。記者江良誠/攝影
台灣高山地形氣候多變,登山前需有計畫準備,才能降低風險。記者江良誠/攝影

登山自組團興盛,讓登山風險增加。國內第一位完成攀登全球七大峰的江秀真認為,登山除要把自己照顧好,也要配合團隊分工;長期推動面山面海教育的博崴媽媽杜麗芬說,揪團不是問題,但登山前要有「安全是自己的責任」意識,每個隊員更要做好風險管理。

登山活動分級 製表/江良誠
登山活動分級 製表/江良誠
中山醫大學生張博崴二○一一年攀登白姑大山迷路罹難,他的父母從二○一三年起籌辦面山、面海教育,邀請台灣及各國專家,改善台灣搜救機制。杜麗芬說,台灣突然開放山林,但民眾缺乏戶外環境風險概念,導致事故激增。政府既然宣布開放山林,就應該做好推廣教育。她說:「知道怎麼求救,再去接近山、親近海。」

江秀真說,台灣登山運動過去都是師徒制,缺乏完整登山教育,最近看到很多沒經驗遊客,直接挑戰高難度的縱走路線,讓她覺得很誇張,推廣正確登山教育,才能讓更多人安全登山。

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搜救組長江宇川說,網路社群提供許多登山資訊和參考,但登山不能只靠網路資訊按圖索驥,還要實際訓練。尤其登山活動應循序漸進,依據路線分級訓練增進登山技能,避免越級挑戰。

風險 運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