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騎自行車蔚為風潮,但坐墊位置不正確,反而會造成運動傷害。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相子元研究發現,自行車坐墊的高度,最好調整至讓膝蓋可略彎30度,坐墊比一般位置再往前移5公分,不但騎車時最省力,也能騎得更久、更遠,還可有效避免運動傷害。
自行車在台灣越來越風行,相較於慢跑等運動,騎自行車對下肢造成的衝擊和負擔較小。不過台師大運動競技系教授相子元表示,民眾熱中騎乘自行車,卻常有錯誤觀念,例如誤為將膝蓋伸到最直最省力,其實這會傷害踝關節;另外,也有民眾以為騎自行車時膝蓋彎曲最省力,其實卻會傷害膝關節
相子元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支持下,研究「坐墊位置對踩踏的影響」,分別找來15名選手和15名一般民眾,讓他們各騎乘20公里直到疲勞為止,再透過3D動作分析系統、踏板力量感測器等及主觀性問卷,找出九種不同位置的騎乘效果。
結果發現,把坐墊高度調整至膝蓋略彎30度,坐墊位置比一般位置再往前移動5公分,不僅有較好的踩踏效益,且騎起來最舒適省力。
相子元建議,民眾如果沒有量尺、不方便量測,可將踏板踩到底,讓腳板保持水平、膝蓋微彎,此時大腿延伸線就會和小腿自然呈現30度。
研究也發現,只要稍微改變坐墊位置,就可對不同的肌群產生不一樣的訓練效果,如訓練股二頭肌與臀大肌,可將坐墊提高;想訓練股四頭肌,則要降低坐墊位置;訓練小腿肌群,則可將坐墊位置往後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