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自《健康行李:超級病毒、失序氣候、天災地變……出國的人必備》,作者邱泰源,大塊文化出版】
腹瀉,是到國外旅行最常遇到的健康問題,尤其到未開發的國家特別容易發生。 除了免疫力較差或糖尿病患者,較容易得到腹瀉外,也常見於年輕人,可能是年輕人對於未曾接觸的病原體,有較高的易感受性,而且和年輕人偏好探險也有關係。
腹瀉大多是經由食物傳染,偶爾經由不乾淨的水傳染。在開發中熱帶國家有許多衛生不佳的情況,比如用人類的糞便來施肥、未適當清洗食物、食物保存不良等,都會增加腹瀉的機會。腹瀉大部分因細菌感染引起,佔80%左右,約有10%病人症狀可能持續一週,少部份的病患會拖更久。
臨床症狀最常見的有:
※每天排3至10次不成形的糞便。
※持續2-5天。
※伴有腹痛、發燒、嘔吐、脫水等現象。
※較嚴重的可見血便、或黏液便。
預防方法:
※ 最安全的食物就是熟食,食物溫度大於攝氏65℃,大部分的細菌都死了。另一項評估食物安全性的方法則是看食物夠不夠「乾」,若食物較濕,細菌便容易孳生,所以沒有塗抹調味料(果醬、奶油)的麵包可以放較久。
※ 在衛生環境不差的地區旅遊,若無法買到瓶裝水,記得自己在旅館燒開水飲用,切勿飲用自來水。
※ 是否事先投藥,以預防旅行途中腹瀉,須要與醫師共同討論。事先投藥的好處可預防90%的腹瀉。預防性藥物是指抗生素,只需約治療劑量的一半。可與醫師討論選擇何種藥物。需注意藥物可能有一些副作用,且預防性抗生素也可能導致腹瀉。
腹瀉怎麼辦:
※ 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這是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口服電解水可在許多藥局買到,一次喝太多易噁心。若有脫水的症狀需求醫。優先補足水分與電解質再慢慢增加食物的攝取。飲食也需改變,避免喝咖啡、酒或乳製品。當糞便成形後,飲食可慢慢回到正常。
※ 症狀治療藥物,大多數的腹瀉只需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即可,其他症狀治療可助旅行者早點恢復。常使用的有BSS(bismuth subsalicylate)、Loperamide(Imodium),但需注意當發燒、解血便、或腹瀉兩天未改善時,仍應儘速就醫。 較嚴重的腹瀉、發高燒、或解血便時需使用抗生素。孕婦與小於三歲的小孩不適合使用抗生素,考慮攜帶電解水備用。
必須就醫時機:
※ 嚴重脫水(口乾、無淚液、尿量嚴重減少)。
※ 持續不斷上吐下瀉,超過3天。
※ 血便。
※ 持續高燒(>39℃)兩天。
※ 意識不清(嗜睡、昏沉、無反應)。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