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徐菊人/北市大安】
戴起老花眼鏡,拿出針線準備縫逃生包。忽然間想起半世紀前,媽媽也曾為家人縫過警報袋,為了躲日本飛機騷擾或轟炸。袋子裡裝的是乾糧、水、手電筒及簡單藥品,以備空襲期間解飢除渴或助人。
警報多半虛發,沒有日機飛來上空,警報未解除前,孩子們在郊外大樹下遊戲唱歌和吃乾糧,等待解除警報響起。那時多半已近放學時間,袋內東西吃得差不多了,無憂無愁度過一天回家。
第二天媽媽又補充袋內乾糧,讓我背起書包,提著警報袋上學,每天居然有些期待警報來臨。童年就在期待警報及提著警報袋中匆匆度過。
最近日本強震和海嘯震驚全球,核能發電廠發生輻射危機和禍害,引起人類恐慌。災難發生後,人人自覺需要逃生包,用來延長求救時間,功能和抗日戰爭時警報袋一樣。
拿警報袋是正在年少不知愁時候,縫逃生包已是耄耋之年生死無懼了,只是想不到,相隔五、六十年,這兩樣物品仍能發揮同樣功用。
朋友們,逃生包準備好了嗎?希望是備用品,如果不幸要用上,我們只能求神明,讓逃生包能真正發揮功能,逃過劫難,繼續日後美好平安幸福日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