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蔡佳妤/台中市北區報導】
掀開林小妹的頭髮,可看見左耳明顯少了一塊。她平時喜歡和小狗玩耍,去年看到鄰居的狗生了一窩小狗,走上前想與幼犬玩,卻被護子心切的狗媽媽噗咬,造成她左耳缺損且軟骨外露,下巴也有撕裂傷。家屬雖緊急送醫,但未將咬掉的耳朵一同帶至醫院,醫師只能將先以皮瓣重建手術,讓傷口癒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張家寧表示,因幼童軟骨仍在發育,若取身體其他部位的軟骨補全重建,成長過程仍容易變形,須等女童10歲軟骨生長完全後,才能取肋骨的軟骨進行重建手術。倘若林小妹耳朵被咬掉的部分第一時間就能妥善處理,當時就可立即重建。
張家寧指出,林小妹並非唯一遭咬傷而未妥善處理的案例。73歲的鄭姓阿嬤,過年前也是被自家養的狗咬住左上臂並拖行一段距離,造成嚴重撕裂傷。阿嬤送至社區醫院後住院5天,院方竟未進行清創手術,立即施打抗生素,導致傷口雖看似癒合,但仍不斷有液體滲出,家屬才將她轉送至中國附醫。
醫師發現阿嬤的傷口深處肌肉都已發炎且有膿瘍,清創後傷口深可見骨,因怕傷口感染變化,照護一周後才將傷口關閉。
張家寧說,除了動物咬傷,因情侶糾紛等因素而遭人類咬傷的情形也時有所聞,且因人類飲食較貓狗等動物雜,更易有細菌感染。她強調,若不慎遭咬傷,應牢記正確處理程序:立即以冷水或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並以紗布覆蓋;若有脫離的身體組織,應以紗布包裹後,用冰塊間接降溫,一同送醫,8小時內進行手術都有機會復原。此外送醫後必須先將傷口清潔乾淨並確定無任何病菌感染,才可進行後續療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