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在知名的製茶老師家裡喝茶,注意到老師家的茶桌不但面紋漂亮,而且比一般桌面厚重,外型既寬又長。他要我們伸手摸觸桌板的反面,猜猜看桌板的前身是什麼用途。摸觸到深深淺淺,越往中心刻度越深的刻痕,有人聰明的猜到是切菜的砧板。果真,茶老師說那塊大氣的桌板原來是傳統市場豬肉攤專用的砧板,血肉模糊的武戰場功成身退之後,被他拿來承載斯文的清香茶具。
圖╱朱慧芳
原始砧板 身分透明又紮實
在新竹市老街巷弄裡的竹茂行找木飯桶時,看到幾塊厚度大約8至10公分的大木板,老闆告知是山上伐下來的櫸木,被鋸成像書桌面大小不一的大木塊,等待餐廳廚師和市場肉販來選購。他們買回去後會自己磨製,經過粗磨、細磨達到自己的需求和喜好。
原始砧板材價格合理,我買了好幾塊,分送給親朋好友,請大家自行創作加工,竟然沒人嫌麻煩,大家都很開心。其實,會有衝動買下這些木材,最主要原因是它們的來路清楚,取得新竹縣政府同意的合法公文才進行砍伐。能夠使用一塊有身分證明,知道它原來長在哪裡的砧板,真不是隨隨便便就會碰到的事情。
圖╱朱慧芳
廢材再製 創意砧板平民價
最近我在木藝工作者何璟的工作室也看到一座特殊的砧板,跟竹茂行的櫸木有著異曲同工的出處,值得跟讀者分享。年輕的何璟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他將新竹市環保局收集的廢棄家具和木頭整理過後,重新組合製作再利用,創造出好看又實用的各種日常木具,像是板凳、抽屜、杯墊、木箱木盒。因為取材於舊家具,所以每一個作品長得都不一樣,還有可能碰到貴重的木材,獨特的手創感,沒有因為文創元素抬高價格,很容易入手。
何璟沒什麼廚房經驗,因此可以跳脫一板到底的傳統砧板,設計了可以直接把切好的菜移放進盤子或容器的立式砧板,用卡榫和膠合技術,把貴重的好木材創作成新砧板,為廚房添入創意。我看到的這張砧板材質是檜木,在文創店價格高不可攀的作品,在工作室卻是平價的婆婆媽媽商品,不得不教我為台灣年輕的力量大大按讚。
圖╱ 朱慧芳
木製竹製 清理保養並不難
可能有人嫌傳統的木製砧板不好清洗,或是太重不好搬動,所以選擇塑膠材質。但其實,木製或竹製的砧板只要保養得宜,並不容易藏汙納垢。
清洗時可以將粗鹽撒在砧板上,用半顆檸檬在砧板上來回刷洗,很快就可以把砧板上的菜色析出,然後再拿到水龍頭下清洗。我習慣每隔一段時間讓砧板做日光浴,再用白醋加上食用油把砧板雙面徹底擦拭,讓木板細胞吸飽油脂,比較不容易沾染菜色菜汁。
圖╱朱慧芳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