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人終其一身「窮的只剩下房子」 王建煊夫婦蓋天使居,盼給獨居老人終身居所
2021年伊始,位於林口無子西瓜基金會旁的老人歌唱教室,卡拉OK應景地放送著「新年快樂」,民歌手王瑞瑜才拿起吉他準備帶唱,基金會創辦人、監察院前院長王建煊突然從妻子蘇法昭身旁起身,感觸良多地對現場老人們說:「各位,你們真的快樂嗎?」老了一歲,在世上的日子又短少了,眼看著朋友故舊紛紛先自己而離世,「說沒想過死,那是騙人的!」
台灣人口2020年首度負成長,根據統計,四年後每5人就有一人65歲以上,480萬個初老人口中,將有四成沒有子女,五成沒孫子。膝下無子的王建煊夫婦,這兩年身體相繼出狀況,一個攝護腺癌、一個輕度失智,對於老老照顧的不易,有著更多的理解與擔心。
「要怎麼才快樂得起來呢?」為了讓孤獨無靠的老人有所依,年後即將動土的「天使居」,終於讓王建煊夫妻多年來打造的理想長照,按下夢想啟動鍵。對他們而言,天使居不是等死的養老院,「一想到這些老人住進來,會比有家人還要快樂」,這才是每年新年「快樂」的動力泉源。
無私奉獻 捐薪賣屋近億元
從政壇「小鋼砲」到愛心「王聖人」,今年83歲的王建煊,始終不變的是無私奉獻。未退休前,他早偕同太太投入公益不遺餘力,2014年從監察院長卸下公職,更是把六年薪資、投入選舉的選票補助款,甚至賣掉外雙溪房子,前後捐了近一億元,在海內外成立五個基金會。
其中,2011年成立的「無子西瓜基金會」,就是幫助無子、獨居的老人獲得照顧,一路走來,發現不少散落各個長照機構的長者,獲得的照護品質不一,甚至看過「明明有小孩,父母大筆金錢栽培出國,老爸一過世,卻把老媽留在台灣住在兩坪不到的機構。」於是萌生成立「天使居」的念頭,打造心中理想的終身居所。
「一般照服員能待他們像自己的爸媽嗎?唉,實在不放心,自己做,才能掌握。」四處演講宣導天使居理念的王建煊,正當苦無資金來源時,意外地去年獲得一筆高達3.8億元的善款。
此時的他,攝護腺癌控制得不錯,但仍因攝護腺肥大頻尿,半夜得起床好幾次,也擔心復發;蘇法昭一年內跌倒五、六次,之後確診為輕度阿茲海默症,需要看顧。這些他人眼中看似的「困難」,卻成了推動天使居的「助力」,「錢」幸運到位,意味著上帝還要用他,更提醒自己日子有限,得更積極做榮神益人的事。
愛心服務 福利將優於同業
在王建煊夫婦的長照理想藍圖,天使居將優先提供給「死也死不掉、活也活不好」的無子老人。他特別說明,政府雖規定65歲就可以申請長照服務,但他認為,同樣是獨居無子的老人,一位90歲,另一位70歲,若90歲老人自理能力正常、70歲的這位卻已經「有這病那病」,就會讓70歲先進來,「不單比年齡,要整體來看,這才是愛心。」
如何找到視這些老人如父如母、比兒子女兒還要孝順的照服員呢?王建煊的理想是,來到天使居的工作人員,除了經驗豐富,要有愛心,更重要的是待遇福利要好,底薪和年終優於同業,為了提升照護品質,「外面一個人照顧八個,我們只要顧四個。」
捐房養老 有信心妥善照顧
有如天使般的家,住起來一定很貴吧?否則,怎可能應付高出一倍以上的人事成本,會不會一年就倒閉?
只見王建煊幽默大笑,他說自己在政壇的信用僅次於馬英九,想得到,當然也要做得到。他表示,就在去年獲得3.8億元捐款的不久,一位87歲的老太太因丈夫去世,自己癌症復發,看了報導打來說要捐出名下房產,希望天使居蓋好為她預留一戶。
雖然經過實際探訪,老太太的狀況還不需要收留,王建煊並沒有接受她的房子,但他注意到,台灣房屋自有率80%,不少老人終其一身,「窮的只剩下房子。」倘若沒有小孩,男性壽命比女性短,老公走了,只剩自己,與其天天望窗看大街,死也死不掉、活也活不好,王建煊鼓勵捐房來住天使居。
蓋天使居 盼全台遍地開花
天使居目前有兩處,位於林口文化公園對面的預定地被王建煊聲稱示範點,建坪高達700坪,年後動土、明年落成。王建煊特別感謝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的支持,讓這棟建築導入新穎的綠色智能照明,相當符合老人健康需求。
另一處天使居,則是從木柵伯大尼育幼園進行翻新,預計年內完成,以日間照顧為主要對象。
但這兩間天使居,加起來只能收容近百位的長者,對比台灣好幾十萬需要長照的老人,根本不夠!王建煊拋出更大的夢想呼朋引伴,他不藏私且願意無償提供諮詢,只要認同此一理念,歡迎「蓋房子的、有旅館的、有房子的」共襄盛舉,唯有讓「天使居」走進台灣甚至世界各個角落,才能解決老無所依的嚴肅問題。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倒過來,反而才是王建煊夫婦對生命真實的體現,「誰都會死,要跨出去的動力,就是人去愛留。」
「各位,你們真的快樂嗎?」聽到王建煊的提問,此時的歌唱教室陷入一片沉默。王建煊聲音更低沉了,望著天花板哼起流傳自宋代的民謠:「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高樓飲美酒,幾家流落在街頭。」
愛不停歇 感恩妻子陪行善
唱到一半,王建煊哽咽,歌聲停歇。他沉思了一下,重新打起精神說,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受苦受難,他感恩此刻有妻子陪伴無怨無悔行善,面對生命,要讓愛傳出,永不止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英國女寶寶天生小腿沒脛骨....小腿被切除6個月後,終於站起來了
「我絕對不會變成這樣」?遺物整理師:每個垃圾屋背後那些說不出口的苦衷
為什麼VIP病人往往無法善終?柯文哲用5個臨床故事告訴你:他們不缺錢,卻經常死於...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 台大醫施景中分享7個生命的奇蹟故事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再多錢也買不到!你擁有幾樣?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花20年從「地才」變天后!蔡依林40歲的人生啟示:用一輩子演示「不滿足」的精神
「生日快樂,雖然無法見面…」她翻出亡父遺留筆記 曝感人內幕
居家安寧占比降三成 想要在宅善終原來這樣難
歷經前夫家暴、離婚...賈靜雯用眼淚換來的「幸福哲學」:懂得轉身,傷與愛都是遇見美好的道路
為何越追求快樂,人生越沉重?丁寧用一趟10天旅程看透人生,「我不怕鳥事折磨我,因為我不當它是鳥事!」
漸凍人胡庭碩給媽媽的一封信:下輩子,不要再當妳兒子!
照顧中風母親20年,吳若權體諒缺席的手足:他們不是不愛父母,只是沒辦法處理心中巨大的悲傷
安樂死到底該不該合法化?「理想的死亡」有解答嗎
一位血腫科醫師省思:病人常執著於還可以活多久,不如積極去做未圓的心願
「如果知道自己可以安樂死該有多好」 安樂死可以是種預防手段嗎?
50歲人民保母即將離世 她暖心提問「要不要再來一張全家福呢?」
他們有知情、拒絕的權利 黃勝堅:「讓每一個死亡都有意義」
在瑞士安樂死是怎麼一回事?協助自殺醫師現身說法
孤獨死真的很悲慘嗎?一位65歲日本奶奶之死,教我學會「最理想的善終方式」
「生命只有10年」 4歲女童患罕病 漸漸失明且遺忘家人 媽:想聽她說愛我
猜你喜歡
陳昇證實罹口腔癌 不捨35年髮妻「和夫人還有約定」
罔腰向高市衛生局自承:實未懷孕、超音波照非本人所有
禁用於食品還用!查獲黑心寶寶米餅工廠近500公斤
嫌孝親費月給1萬太多!妻氣「公婆又不是殘廢」 網傻眼:自私
金莎要改名金莎「含餡巧克力」? 巧克力新制明年上路
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
植物人奇蹟式甦醒 創世台東院為他辦畢業典禮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長輩吞嚥退化易嗆咳! 營養師建議「高齡飲食準備3技巧」
港媒報導 吳孟達今下午病逝 享壽70歲
理科太太賣維他命 衛局將約談
貴婦茶品牌TWG檢出農藥超標 近300公斤遭退運
元宵節12大禁忌 別穿這色條紋衣、剪髮「一年都存不到錢」
你打了嗎?醫師列7大成人所需疫苗備足完整抵抗力
充工業氮氣黑心米餅遭爆 醫師:恐有濃度不純、雜質風險
高齡醫學權威陳亮恭接任關渡醫院院長 發展健康社區
院長講堂/聯新醫院長張煥禎 社區醫療20年落實雙向轉診,讓病人更願意到診所就醫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罔腰自稱懷孕太荒謬 高市衛生局指傷害不孕婦女情感
藥品部分負擔至少40元?診所醫:三天藥才66元不符比例
醫師分享急診與鳳梨故事 玩笑稱「吃鳳梨一舉兩得」
肌肉量少也會影響心臟?研究:心臟病風險多81%
植物油逾5%不准叫巧克力 正名新制111年上路
余苑綺過年前發現癌症2度復發 肝臟和淋巴又出現癌細胞
醫病平台/一定要插鼻胃管嗎?高齡病人和家屬與醫師間的三方對話
奈良美智訪台隔離期滿 檢驗陰性出關吃剉冰
原來「油」這麼一回事 搞懂食用油的製程,從此安心用油!
天氣一變就頭痛 竟是鼻竇炎惹禍!
你都幾點才睡? 神經科醫揭「愛熬夜下場」恐從內傷到外
「我好喜歡住安養院」堅持送婆婆去,媳婦忍兩年不孝罵名,終於證明一件事
我的經驗/不給下一代負擔 為自己做好安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