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如秋葉之靜美?當在天堂的朋友比人間的還多,我要為「死亡」取另一個名字
少女時代覺得超過45公斤已經羞於見人,但到了50歲後,不超過60公斤都算苗條;我曾為媒體人,30歲時認為所謂成功,就是得到金馬獎,可是現在拍個短片放在臉書上,有30個人按讚就已經不錯了。
但,我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對「死亡」這件事的看法也在逐漸的轉變中。曾經「死亡」是那麼遙遠的名詞,因為父母都是隻身來台,我的童年是沒有祖父母的,所以一直到我30歲以前,周遭沒有發生過親人過世的事,我對死亡最早的記憶,是一位鄰居家的爸爸。
他因病過世,被救護車擔架抬走時,左鄰右舍很多人出來圍觀,擔架窄而他的身材有點胖,一隻手一直從覆蓋的白布中垂下來。他唸國中的女兒必須不斷把那隻手放回白布內,那時我唸五年級吧,我心中感受到那個喪父的女孩,對於四周議論紛紛看熱鬧的鄰居感到厭惡,但她當時沒辦法表達什麼,因為她的母親已哭天搶地快昏過去,身為長女的她必須撐起這個場面,死亡,似乎是個不宜觀看的無奈挫敗。
生平第一次在臺灣有親近的人過世,頭一位是20多年前,我的中學好友,過世時不到50歲,一個從不抽煙的女人得肺癌,最後因為呼吸困難,連躺下睡覺都很吃力,她最後問我的一句話是:「你說,我這是招誰惹誰了?」
回想她骨瘦如柴又憤恨的臉,我覺得死亡像個蠻橫無理的賊,無情的掠奪者。
後來是我光啟的同事梁德佳神父,58歲離世。死亡,像個不速之客,從不會徵求人的同意,他想怎樣就怎樣。
起初,人是零星的離開,之後是......三三兩兩的離開。大約是七八年前開始吧,一些比較親近的人也陸續走了,有朋友,有同事,也不全是老人,有罹患血癌的幼童,有幾個出車禍,或是其他意外的年輕人,死亡不再是個遙遠的名詞,而是三不五時在身邊轉的一個東西。
死亡,感覺像是一個住在同棟公寓的鄰居,我們可能從未直接交談過,但總會出其不意的在電梯或是停車場,甚至在等垃圾車來的時候,擦身而過。它未必有惡意,而我,越來越覺得必須承認且接納它的存在。
我自己很討厭「死亡」二字,不是怕死,是這個名詞讓我聯想到很多不美的畫面,難聞的氣味,總之它就是惡臭的、腐朽的-這是我過去的想法。
在2017年五月底,發生了一件很關鍵的事:我的同事兼好友丁松筠神父突然心臟病發過世,後來我們知道他本身知道自己的心臟狀況不好,但他不喜歡讓親友擔心,所以沒有刻意去談自己的病況,
在他過世前後,我自己也逐漸經歷許多長輩的衰老病痛,癱瘓的,失智的,活到對生命厭倦最後自我了斷的百歲人瑞......不能吃喝言語無法行動,整天眼神空洞瞪著天花板,臥床等待大限的人......
死亡,竟然成了某些人的渴望,望眼欲穿卻等不到的恩典,這是我年輕時怎也想不到的,每當我想到丁神父七十多歲離世時,依然行動靈活容貌俊美,幾乎一點都沒有受到老年的摧殘,我為他慶幸,我常在祈禱中跟他說:「老天疼你,讓你這樣乾淨俐落的走了!留給世人的盡是美好。」
現在,我的朋友在天堂的比在人間的還多。死亡,成為我跟我所愛的人重逢的門檻。過了那門檻就是另一番新天新地。
但最近,我開始逐漸轉念,想到人(或動物)的離世,只要不是遭人惡意殘害,其實,死亡也可以是很和緩而詩意的,如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或者如海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多瀟灑!
於是,我開始想給死亡取一個,讓我自己比較有共鳴的名詞:「離世」?「歸天」?「入土」?但都不是我要的感覺,最後,我想到了「謝幕」這兩個字。
謝幕,通常伴隨著掌聲和歡呼,因為:謝幕必然是在舞台上,謝幕的人曾經有過供他們揮灑的舞台?!(無論那是個職場或家庭或修道院),他們必然曾經努力在某一方面成為「有拿得出手的本事」的人,成功的分享過自己努力的成果(無論是登陸月球或是會做幾道拿手菜),並且那些成果,是為他人有益的:
「他們必然吸引過某些人---無論是幾十個,幾百個,或是上億。」
「他們得到過掌聲,即使人不給,老天爺也會看見他們的付出。」
「他們生命中有很多好人幫助過他們。」
「他們完成來到人間的任務.。」
「某些人會懷念他們。」
「謝幕只是在某個特定時空的終了,但他們並未真的從宇宙間消失,也許只是走向下一站。」
這些想法,讓我覺得可以平靜泰然,甚至很放鬆的面對日漸靠近的死亡。死亡可以像半夜醒來時忽然看見的窗前明月,安靜輕巧的移動著,無聲的消失於晨曦來到之前,死亡可以像天候平靜時的海浪,隨著呼吸的韻律,沖刷掉沙灘上的雜物,還給沙灘一片淨土。
是的,如果死亡是謝幕,今天我在地球某個角落,在上天給我命定的舞臺上,分享我的生活和一些能力。等時間到了,我就開心地謝幕,感謝所有參與和幫助過我的人,我必定會得到一些掌聲。或,偶有噓聲-也許有人始終不懂我們這種人,那也無所謂,一切都會過去的。但願我在屬於我的舞臺上分享的事,能帶給大家一小束溫暖的光,撒下幾聲歡笑,更好是帶點清香的微風!
我的人生現在走到節目單的那一段了呢?中場休息鐵定已經過了,還剩幾小段,或是已經到了「安可曲」?不知道,但那都無罣礙了。但謝幕之前,每個音符還是要演奏到位--尤其是安可曲!
所以,自今而後,我說「謝幕」,讀過這篇的人,您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如果你也覺得「謝幕」這個名詞不錯,也可以把它當成我們討論這個人生大事的通關密語喔。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

愛長照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病主法」上路第3年 女兒尊嚴離世 媽哽咽支持
8旬嬤921失去丈夫兒子 今簽預立醫療決定自己人生
趙可式許願改善安寧照顧制度 衛福部納入擴大適用共識
安寧療護不是等死 是有尊嚴告別
他分享過的文字圖像、吐露的歡喜憂愁,都證明我們曾有過一段交會…刪不掉的聯絡人!
生死接線員的「器捐協調師」 在器官移植中穿針引線、以命換命的重要角色
他罹癌平靜面對,愛女走了10年卻仍難平撫!鐵漢關中:人只活一次,請不要輕言放棄
老伴、長女、么兒相繼離開…失智母卻不悲傷!有時候,忘了也很好!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老大多重障礙、老二車禍癱瘓 她沒低頭幫助更多孩子
母親的告別式家族盛大、好友的告別式精采回顧…我要怎麼說再見?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英國女寶寶天生小腿沒脛骨....小腿被切除6個月後,終於站起來了
「我絕對不會變成這樣」?遺物整理師:每個垃圾屋背後那些說不出口的苦衷
為什麼VIP病人往往無法善終?柯文哲用5個臨床故事告訴你:他們不缺錢,卻經常死於...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 台大醫施景中分享7個生命的奇蹟故事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再多錢也買不到!你擁有幾樣?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花20年從「地才」變天后!蔡依林40歲的人生啟示:用一輩子演示「不滿足」的精神
「生日快樂,雖然無法見面…」她翻出亡父遺留筆記 曝感人內幕
居家安寧占比降三成 想要在宅善終原來這樣難
猜你喜歡
65歲陳美鳳羞暴「每天都DIY」 超兇肉體養成術大公開!
現代新孝道/「送你去有專人照顧的地方好不好?」認清能耐 女兒放手媽媽點頭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疫情輕症流感化 與病毒共存需把握「三大要點」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老顧老/雙雙失能 阿公的愛阿嬤的傷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照顧者/雙殺悲歌 55歲的孝子為何走絕路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翻轉腳本/照顧腦麻女50年不曾出遊 無人伸援的他們累了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誰來顧老…解開枷鎖 找對的照顧方式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太太確診居隔 我臨時學做菜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科學實證「午睡」有3個好處:提升記憶力、還能降低這種疾病的罹患風險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制度漏接…照顧不了 解脫病夫誰之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李伯璋:部分負擔及早上路 有助分級醫療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女玩黏土彈琴 一家人居隔自娛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居家練廚藝 傳照片報平安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