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安寧日,導演吳念真分享太太寫在牆上的「3不」,「不感冒、不跌倒、不欠人情」度老年,且說每個人都應思考如何面對生病,並在死亡來臨前預做準備。
被譽為「台灣最會講故事的歐吉桑」的吳念真,是安寧照顧基金會推廣安寧療護觀念最新代言人,他除了幫忙拍公益短片,今天傍晚也在台北華山的世界安寧日-安寧影展暨書展舉行座談,分享「吳念真導演的安寧旁白」。
吳念真是礦工之子,從小看爸爸、鄰里叔伯進出礦坑,如果遇到崩塌,往往死傷慘重,許多家庭破碎。從小他就習慣接觸死亡,死亡本身不讓他畏懼,但看著辦喪事、哭嚎著的幼小孩子們,心裡卻很悲戚。
吳念真在座談中說,爸爸因礦坑工作染上矽肺病,病重時,常喘不過氣、非常痛苦。有一次,爸爸喘得受不了,他去拜託醫師「騙騙爸爸」,他自己也跟爸爸亂掰,說醫生等下會來幫忙打德國的針,打了就會好一點,希望緩解爸爸的不安。
沒想到,醫師來看爸爸時,先查了X光片,接著當著爸爸的面直說「歐里桑,你這末期了,比較麻煩,如果等下再喘,我們會幫你插管」。
吳念真說,這名醫師不知道,爸爸過去曾看過朋友插管,早下定決心「如果哪一天要插管,他寧願死掉」。當時爸爸聽完醫師的話沒多說什麼,只請家人幫忙開窗、移動一個小板凳。吳念真當天回家後,又立刻接到醫院來電,告知爸爸已經從病房跳樓。
除了感同身受末期病人的痛苦,吳念真也從照顧罹大腸癌、骨癌媽媽的經驗中,體會病人家屬的辛勞。
吳念真說,媽媽罹骨癌,全身都會痛,必須用嗎啡止痛,但開始出現譫妄,持續一年多常有幻覺,晚上睡不好覺。他的太太很費心照顧,但也常自責沒把媽媽顧好,情緒承受壓力,他也因為擔心媽媽的狀況,頭髮突然白了很多。
媽媽離世後,吳念真思考,人們常討論「如何去對待生病的人」,並提供很多偏方、介紹醫生等;但其實應該要反過來,在自己還健康時先設想「未來生病時,我們如何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
吳念真表示,還沒生病前,就應決定好怎麼面對疾病會比較健康。他曾跟朋友分享,已經活到65歲,人生到了這個年紀,要想這輩子有沒有對誰有虧欠、有遺憾,要不要現在就去說對不起、去彌補;如果未來走了,在某些人心裡留了位子,而不是用墳墓去佔位。
談到死後安排,吳念真說,他曾對兒子說,「哪天我掛掉了,你弄一弄,我們家門口2棵樹,一棵茶花、一棵梅花,媽媽比較喜歡茶花,那梅花那棵就給我」,或者就去植存。
吳念真也分享,「我們都老了」,他太太前幾天在牆上貼了「3不」,不感冒、不跌倒、不欠人情。因年紀大,感冒可能會出現併發症、跌倒摔斷骨頭可能不良於行、臥床。以前欠人情還有機會還,「現在可能沒機會還了」,這也是他不敢繼續拍片的緣故,怕賠錢還不起人情。
如果有一天被宣告罹癌第三期,吳念真說,他不願意治療,就讓身體自然的發展,「看最後會怎樣?」要嚴肅的思考生命延續的意義,如果只是打藥活著、只能躺在那邊、到處都不能去,失去探索、試探、成就的樂趣,「延長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