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無效延命治療
【本文選自新自然主義《輕鬆自在走好最後一哩路》,川嶋朗著】
曾經有件事,讓身在醫療現場的我陷入長考。
某一天,一位病人家屬問我:「醫生,人斷氣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呢?」對身為醫護人員的我來說,在醫院看過的死亡病例數以百計,但被人這麼一問,我驚覺自己竟沒有真正看過病人斷氣的樣子。怎麼會這樣呢?
實際上,在病人彌留之際,醫生看的不是病人本身,而是顯示心跳的監控器畫面。當心電圖上的波形拉成一直線時,醫生隨即會測試病人的瞳孔反應,然後看著時鐘宣告死亡。這就是死亡的實況,醫生向來不會跟在病人的左右,親眼看著病人「嚥下最後一口氣」。
垂死之人向家人說:「謝謝。」然後嚥下最後一口氣,撒手人寰的場景,不過是電視劇裡的虛構畫面而已,真實世界幾乎不可能出現這種情形。
臨終前的患者,身上可能裝著呼吸器、插著各種管子,醫生其實不會去注意病人的表情以及病人呼吸時的胸部起伏。當病人瀕死之際,醫生只是專心地注視著監控器的螢幕。有時候,連家屬也是盯著螢幕看。
我在醫院也曾遇過因為應該到場的家人、親戚尚未到齊,而不讓病人走的情況。在場的家屬只要一看到螢幕上病人的心臟停止跳動,馬上要求實習醫生和護理師:「拜託,快用板子!」也就是在病人的身體下方墊上堅硬的木板,進行心臟按摩。
這時候做的心臟按摩絕非是像電視劇上看到的那樣點到為止,醫生會用自己全部的體重猛力施壓,結果往往是病人的肋骨全數被弄斷。
為了等到家人、親人全員到齊,無所不用其極地替病人延命。即使病人早已失去意識,也要讓他有心跳、有體溫,「活著」等到親屬、子孫統統隨侍在側。
監控器終於發出「嗶」一聲長響,醫生宣布:「病人已經往生。」這就是在醫院臨終者的最後一刻。
當然,平靜安詳地離開人生舞台,也是大有人在,但我看過更多的病人臨死前仍然得接受一連串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延命處置。諸如此類的實情讓我一次又一次地產生疑問:「躺著的人雖然還有一口氣在,但這樣子算幸福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延命醫療,真的有必要執行嗎?」
一開頭提到的病人家屬的提問,給了我一個反思的機會,讓我重新思索延命醫療存在的意義,而且,個人真切地感受到醫院所做的延命醫療充滿了荒謬與矛盾。假如有機會到特別養護設施1去探視,就可以看到很多裝了「胃造口」2的高齡患者。這些老人家因為無法由口進食,所以從肚子上開一個小洞,伸入導食管直達胃部,以灌食的方式提供他們所需的營養。
就安養護現場來說,當然希望病人越早裝胃造口越好,因為每天要協助這些有誤嚥(因吞嚥功能障礙,導致食物誤入氣管)風險的病人平安用完餐,可說是一件大工程。不過,只要裝上胃造口,對工作人員來說就省時省事多了,靠這種方式來管理既簡單又輕鬆。在這樣的背景下,安養護現場終於出現了身上插滿管子,完全仰賴醫療機器維持生命跡象的病人。有人稱這種結果為「麵條綜合症」3,說穿了,完全是一種站在看護角度、醫療角度的做法。
當然,有些延命醫療是來自於家屬的要求,他們只是單純地希望親人不要離開。家屬不捨的心情,任誰都能夠理解,可是,病人本身的意願被擺在哪裡呢?
病人究竟為了什麼原因、為了什麼人延長生命呢?不可否認,有部分的延命醫療完全是因應周遭的要求,而在不知當事人意願的情況下進行的。
「只要父親能多活一些日子就好,不用管預後的結果如何。」
「如果不治療、不搶救的話,對母親實在太狠了!」
類似上述的延命治療一次又一次地被進行,除了配合子女、家屬等周遭人士不必負責的願望以外,這樣做對病人本身可有任何好處?
從某個層面來講,像這種延命治療也應該被視為無效醫療。這些無效醫療不只是無法幫助病人而已,它與醫療費用的暴增更是息息相關,而且將成為壓垮醫療制度的最後一根稻草。某些人嘴裡喊的生命可貴,最後還不是靠著民眾繳納的稅金(公辦保險)來換取。
歐美國家基於「人類的尊嚴」考量,一旦病人無法進食便等同死亡,醫生就不會再進行多餘的延命治療。
日本厚生勞動省曾於二○○八年進行一項調查,民眾被問到「如果已知自己無法治癒、來日不多,希望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和照護?」當預期餘命只剩下六個月時,七一%的民眾表示,「不希望」、「絕對不希望」接受延命治療。針對這些民眾再進一步追問他們的希望,結果有五二%的民眾希望「緩和痛苦」,二八%的民眾希「停止延命治療,順其自然地迎接死亡」。前面介紹過,《朝日新聞》對延命治
療所做的調查,同樣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不希望做延命治療。
當然,在我們的生命還沒有到達終點時,無法得知自己面對死亡時會做出什麼抉擇。不過,現階段能確定的是,最起碼有很多人都不希望勉強延長生命。
只是,一旦病魔來襲,萬一自己無法表達意願時,恐怕沒有自然結束生命的機會。因為在不清楚當事人意願的情況下,家屬很難鼓起勇氣說:「放棄治療。」
所以,一定要趁自己的健康狀況還不錯時,好好釐清自己的想法,主動向家人等說明內心真正的意願,否則無法減少無效醫療的比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醫療費用節節暴增。
.作者:川嶋朗
.譯者:林雅惠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17/04/24
為了多活幾天,我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多數的現代人飽受延命治療的折磨,只求多活幾天,但最後卻抱著遺憾,痛苦地離開人世。曾為無數癌症末期患者診療的川嶋朗醫師,在目睹醫療的種種荒謬和矛盾現象後,深刻體驗到:現代醫療有時只是不讓人死,卻未必能讓人健康和幸福。因此,他在十多年前開始「整合醫療」的診療工作,並且把日常診療中的經驗及心得寫成本書,希望超高齡社會裡的每個人都能幸福生、幸福死。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病主法」上路第3年 女兒尊嚴離世 媽哽咽支持
8旬嬤921失去丈夫兒子 今簽預立醫療決定自己人生
趙可式許願改善安寧照顧制度 衛福部納入擴大適用共識
安寧療護不是等死 是有尊嚴告別
他分享過的文字圖像、吐露的歡喜憂愁,都證明我們曾有過一段交會…刪不掉的聯絡人!
生死接線員的「器捐協調師」 在器官移植中穿針引線、以命換命的重要角色
他罹癌平靜面對,愛女走了10年卻仍難平撫!鐵漢關中:人只活一次,請不要輕言放棄
老伴、長女、么兒相繼離開…失智母卻不悲傷!有時候,忘了也很好!
中年的你如何面對父母離去?眼淚必須適可而止,頹喪只能暫留片刻,因為我們任重道遠…
「親人的離開真的很痛」送走爸爸弟弟妹妹,吳念真:絕對別叫憂鬱症患者快樂一點
老大多重障礙、老二車禍癱瘓 她沒低頭幫助更多孩子
母親的告別式家族盛大、好友的告別式精采回顧…我要怎麼說再見?
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
為了把病人救回來...醫連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病人: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
一輩子都被責任追著跑....一個精神科醫師罹帕金森氏症告白:生病12年,我才真正「活著」
英國女寶寶天生小腿沒脛骨....小腿被切除6個月後,終於站起來了
「我絕對不會變成這樣」?遺物整理師:每個垃圾屋背後那些說不出口的苦衷
為什麼VIP病人往往無法善終?柯文哲用5個臨床故事告訴你:他們不缺錢,卻經常死於...
幫癌末先生辦生前告別式!尹亞蘭:珍惜每個當下,人生很多事沒辦法「等一下」
「他在手術檯上,連心臟都沒有,這16天也叫做活著嗎?」全球首例無心人,衝擊柯文哲生死觀
歷經低潮,曾寶儀花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我們都沒有老過」…初老6現象,認識它、面對它、提防它!
陪83歲媽媽在家斷食善終!醫師畢柳鶯: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
人類的生命力比你想像的還要堅強 台大醫施景中分享7個生命的奇蹟故事
現在改變還來得及…日本安寧醫生的《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你也正在做?
《華盛頓郵報》評選十大奢侈品,再多錢也買不到!你擁有幾樣?
送走癌母痛不欲生!周丹薇轉念投身琉璃、攻碩士,活出最自在又無憾的自己
花20年從「地才」變天后!蔡依林40歲的人生啟示:用一輩子演示「不滿足」的精神
「生日快樂,雖然無法見面…」她翻出亡父遺留筆記 曝感人內幕
居家安寧占比降三成 想要在宅善終原來這樣難
猜你喜歡
高醫大研究 金銀花、黃耆有助抗新冠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備酒精、漂白水 居隔先環境消毒
少婦家中昏倒留五歲兒 醫師教如何保命
頭部陣陣抽痛,右耳聽不清楚… 竟是中耳炎引起! 醫師詳解4原因
專家籲65歲以上每年做防跌篩檢 3問題中1項即跌倒高風險族群
早餐吃對了嗎?/水果、雞蛋、麵包及豆漿 例行早餐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辛苦買快篩劑 希望備而不用
脫線離世!享耆壽90歲「佛祖召喚我了」 誤信友人偏方喝草藥 4年前開始洗腎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做好一切防護 保持樂觀心情
大麻到底是不是危險的藥物?專家解析大麻成分與作用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淡然看疫情 防護做好做滿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從「眉毛」看健康!專家解析「毛相」:出現6種眉型就得去就醫,小心內分泌已失調
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是真的嗎?醫師提醒飯後忘了吃用這1招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15日上路 衛福部正式發函註銷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打三劑疫苗 買防疫保單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兒確診爸媽居隔 朋友送餐送快篩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笑看疫情下的人生/餐廳勤消毒 祈禱別被停業
生物相似藥 健保署有條件擴增給付範圍
癌友僅1成認識生物相似藥
防疫新思維該怎麼做?專家傳授7方法建構抗病毒的環境,跟著節氣吃4種抗疫食補
早餐吃對了嗎?/燕麥粥、地瓜沙拉、水果 美味組合
高醫大團隊研究 傳統中藥「金銀花」有助抗新冠病毒
為什麼能夠安全接受陌生人輸血?你不知道的血液二三事
使用過量止痛退燒藥當心急性肝衰竭!教你正確使用使用過量,呵護你的小心「肝」
醫病平台/ 共體時艱,期待明天
健保部分負擔 可望延後
早餐吃對了嗎?/早餐吃得巧 營養又省錢
早餐吃對了嗎?/香蕉燕麥烤餅 配花生蓮子湯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看診、手術、演講…忙到文明病上身 改變3個生活習慣釋放身心靈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