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採訪整理/記者詹建富】
針對這位讀者所描述的就醫過程,可以知道她有多重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夜間頻尿、腰椎壓迫性骨折、膝關節退化及胃出血,確實非常辛苦。
不過,前述疾病大多屬於慢性症狀,只有膝關節退化可接受人工關節置換,以及胃出血需馬上找到出血點外,其他多半只能靠持續用藥來控制病情。
文中提到,由於經常需吃止痛藥,卻因擔心頻尿以致水喝得甚少,在胃鏡檢查時,發現有殘存的膠囊卡在胃壁上,進而引起胃出血。根據臨床經驗,許多止痛藥及心臟科抗鉀離子用藥,長期服用可能出現胃潰瘍。因此,若有胃出血,未必與喝水多寡有關,但仍建議讀者,吃藥應記得搭配開水吞服,可幫助藥物適時在胃腸道崩解、吸收。
至於胃出血病人,是否需要開刀?目前以藥物治療胃潰瘍,已頗有進展,但仍有少數病人由於持續出血,或已出現胃穿孔,最後仍需由外科醫師進行手術縫合。
另外,讀者提到因為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胰臟上方有1公分的白色亮點,一度懷疑是否為腫瘤,所幸只是虛驚一場。
任何超音波檢查和檢查醫師所受過訓練及技術有關,而且難免是「看圖說故事」。
但以個人經驗得知,超音波掃描下所呈現的不明影像,一旦顏色較為暗沉,出現腫瘤的機率較高,相反的,如果是白色亮點,則有可能是脂肪纖維化或血管鈣化的表現,通常以良性的居多。
諮詢/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