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下一個孩子能繼續活下去。」台北榮總93病房護理長郭玲娟,從事器捐勸募將近30年,昨獲得衛福部與器官捐贈登錄移植中心頒發「優秀器官勸募人員」獎。她照顧上百名癌童,看著他們等不到最後一線希望,開始著手勸募,當癌童願意面對死亡,甚至願意將自己的一部份捐給需要的病童,「即使兒童器官勸募工作很難,但從沒想過放棄這工作。」
郭玲娟說,許多幼童面臨著先天心臟、肝臟、腎臟衰竭等問題,全身插著管子,等待最後的希望「器官捐贈」卻永遠都等不到,有些孩子甚至連一口奶都沒有喝到,就離開人世。
從事器官勸募多年,她發現幼童的器官勸募是最難的,因為家長永遠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無法長大成人,辭世後還得捐出器官,「就像是再次割掉父母心頭的一塊肉一樣。」
但近年隨著器官捐贈的風氣增加,兒童器捐風氣也有改變,甚至是病童本身也願意接受遺愛人間的觀念。多年前,一位罹患骨肉瘤的孩子,對於自身疾病比家人還樂觀,也很感謝醫師治療,病情控制後,時常回醫院擔任志工。但最近幾年,病童的疾病又復發,知道家人無法接受自己想捐贈器官給其他人,私下與姐姐說想遺愛人間,今年3月仍不敵病魔離世,他姐姐告訴家人弟弟的遺願,在最後將他的眼角膜捐贈給其他孩子。
郭玲娟說,疾病找上門時,沒辦法選擇,一般成人對於器捐都難以接受,更何況是病童。她認為,擔任器捐勸募人員,雖然常被說觸霉頭,但能讓一個離開的孩子,幫助下一個孩子延續生命,是讓她從不放棄這份工作的信念。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