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陸全面停止死刑犯器捐後,「到大陸換器官」不再是件容易的事,大陸雖積極宣導器官捐贈,也有不錯的成績,但人數較多的肝、腎疾病患者仍面臨等不到器官的難題,加上罹患肝病者眾,活體肝臟移植將是接下來的發展重點。
由聯合報與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共同舉辦的「二○一六海峽兩岸肝臟移植與健康論壇」昨於北京清華大學舉行,邀請「亞洲換肝之父」、台灣高雄長庚醫院榮譽院長陳肇隆、聯合報社長項國寧,與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院長討論肝臟移植醫學的最新進展,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並聘請陳肇隆為該院肝膽胰中心名譽主任。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副局長郭燕紅、北京市醫管局長于魯明及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皆出席與會。于魯明說,大陸民眾每年有近四十萬人死於肝癌,肝臟移植是肝癌末期的治療方法之一,大陸肝臟移植累計有二萬四千多例,活體移植也有一千多例,但肝臟移植在大陸也面臨新挑戰。
相較於屍肝移植,活體肝臟的移植難度更高,陳肇隆坦言,要在健康的人身上畫刀,需要更高的精準度,否則難面對健康的捐肝者。且若活體移植出現捐肝者死亡或有嚴重併發症的案例,勢必影響捐贈意願。
項國寧指出,大家可能覺得聯合報怎會跟肝臟移植有關係,聯合報認為健康保健與醫療訊息非常重要,除了報導,也辦很多實體論壇活動,去年即與大陸衛計委的健康報合辦兩岸健康論壇,獲得兩位院長重視,希望繼續去年的努力,今年繼續與聯合報共同主辦。聯合報將持續投入資源,建立平台,希望效果擴散。
董家鴻指出,大陸自從去年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刑犯器官作為移植來源後,目前全面推動親屬間活體肝臟移植以及死後自願器官捐贈,活體肝臟移植技術與相關研究非常重要。
他認為,中國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構建的社會,這是發展活體肝臟移植的有利因素,但大陸發展的困難在於大陸人口多、教育程度不一,許多民眾對於捐獻肝臟的意義認識不足,同時也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傳統觀念影響,有待宣導加強捐贈意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