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戴口罩成為全民的日常,顏色繽紛的彩色口罩大受歡迎。日前媒體報導,有彩色口罩測出使用會致癌的「偶氮染料」,引起消費者恐慌。消基會今天發表口罩檢驗報告,20件樣品中,8件彩色口罩均未檢出特定偶氮染料;但有6件樣品的防護效率低於80%。消基會呼籲,在當前口罩須大量生產的情況下,主管單位應定期抽驗市售產品,確保產品功效。
消基會於去年12月,於台北市及新北市的大賣場、連鎖藥粧店及電商平台購買20件口罩樣品。20件樣品每片單價介於3.4至14元,標示均符合規定。做游離甲醛及塑化劑測試,20件樣品均未檢出;進行染料溶出測試,8件樣品被二氯甲烷溶出,均未檢出特定偶氮染料,6件樣品檢出芥酸酰胺。19件檢出1〜9種微量揮發性有機物;11件樣品檢出己內酰胺,來源有待釐清。
至於口罩最重要的PM2.5過濾效率,消基會將20件樣品的PM2.5過濾效率換算成「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結果發現有6件(3成)未達80%以上。
消基會指出,生產彩色口罩已經成為業者搶食口罩市場的利器,產品若使用較安全穩定的「色母粒」高溫高壓加工製造,未經化學染整,不會有染料溶出問題;若是以染料進行染整或彩繪,可能會有釋出有害物質的疑慮。消費者若購買到心存疑慮的彩色口罩,可進行簡單測試,將其浸泡在水中觀察是否有色料溶出,或者也可以使用家中現有的酒精浸泡觀察,若溶出色料,就有可能不安全。
消費者反應新購入的口罩有味道,不知是否有害。消基會表示,本次測試發現僅有微量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建議消費者,新購入的口罩若以塑膠袋密封,可以先拿出幾片,在空氣中擺放一陣子,使VOC得以揮發,亦須儘快使用完畢。
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應儘速將口罩材質的安全標準,納入管理並制訂檢驗把關標準,且因口罩為接觸口部產品,標準應較紡織品嚴格。此外,口罩的安全標準應視年齡分級,分別訂出適齡的安全標準。在管理規定未公布前,建議主管機關定期抽檢各項材質安全項目,全面掌握市售口罩材質安全狀況,並公布結果,讓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