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說,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內分泌、神經、心血管、免疫系統都恐有傷害,不分男女老幼,甚至造成下一代先天性異常或畸形,建議改變生活習慣,減少毒物暴露量。
李俊璋投入環境醫學研究廿六年,他說,塑化劑是環境荷爾蒙之一,常見來源為塑膠容器、保鮮膜、泡麵調味包、塑膠地墊、紙杯、紙便當、膠囊等,以及有香味的化妝品、保養品、衛浴用品、芳香劑、香皂、髮膠等。
環境荷爾蒙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影響下一代的孕育,像是減少男性精子數量、性慾降低,增加不孕機會,造成胎兒先天性異常或畸形;同時也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引發第二型糖尿病,影響心血管系統,造成高血壓、心臟病。
李俊璋說,女性懷孕過程中,若接觸過量環境荷爾蒙,可能影響甲狀腺素分泌,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即會出現問題,孩子出生後學習能力會變較慢,增加學習障礙。另外,國內外研究報告顯示女性乳癌、男性攝護腺癌的發生,也與環境荷爾蒙有關聯。
李俊璋認為,民眾不可能全然避免環境荷爾蒙,但可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遠離毒害,建議挑選當季蔬果,像柳丁是冬季水果,若在夏季買得到,可能經過化學防腐處理;此外盡量購買能去皮、農藥殘留量的蔬果,像西瓜、芒果、柚子。
他說,多數塑類製品為增加柔軟度都會添加塑化劑,減少使用就可降低暴露量,盡量少用塑膠容器,並可藉由運動流汗,促進體內毒素排除。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