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是由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自然脫落,或外耳道的分泌物組成,產生的數量因人而異,無論是乾性或溼性耳垢,大部分的人會自動排出,不須特別清理,少數民眾可能出現耳垢卡在耳道造成阻塞問題。
讀者提到的觀念沒有錯,耳垢的確為身體的保護機制之一,有些小朋友的確會有偶發性的耳道阻塞,清理過後就會好了,定期發生的機會並不高;若是家長擔心的話,可在沒有症狀的時候,定期用手電筒照一下小朋友耳朵,確認耳道的平衡狀況。
嚴重的耳道阻塞有些典型症狀,例如一邊耳朵聽不見、外耳感染而流出一些有味道的分泌物,或者拉扯外耳會疼痛等,若出現上述症狀,幾乎可以確定是耳道阻塞問題。如果小朋友曾經因耳道阻塞造成外耳感染,清理乾淨後,最好3個月後再回診確認情況,若沒有異常,可能也不會再發生了。
家長幫小朋友掏耳朵,若耳垢已經變硬不好清潔,可以適時使用礦物油、嬰兒油或市售可溶解耳垢的耳滴劑等,有助耳垢的軟化,但不建議使用沙拉油等食用油,可能因為油品成分造成細菌感染,更不建議倒水進去,除了沒有軟化耳垢的作用,更容易造成耳朵進水。
(諮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洪士涵)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_advocacy.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_advocacy.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