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果急診團隊不再省時省話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急診處的面面觀」。我們邀請病人家屬、護理師、醫師,寫出他們對這充滿緊急不安的醫療環境所觀察到的問題以及改善的意見。「懇請醫療人員不要當省話一哥一姐,多說明是很好的溝通方法,也可以安定病人及家屬的心。」 「身為護理師,如何讓病人知道我們的難處及處境也是一門學問。醫護與病人會產生衝突,常是因為彼此認知上的不同,然而要如何在不影響病人治療的前提下,與健保體制做取捨,是值得大家省思。」 「希望來診的病人,能體諒醫療團隊,有時來診量真的太多,現場非常忙碌以致難以騰出時間慢慢說明的時候,也能稍有耐心體諒及等候。」期待我們一起發揮同理心,共同營造更祥和的急診氛圍。

對於急診的醫療質量,個人所能給予的評價並不高,因為醫療人員太多無法同理病人及家屬的焦慮與不安。凡是前往急診就醫,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舒服、生理及心理上都急迫需要醫療團際給予檢查與治療。但經常發生的是,病人家屬焦慮著急的等待檢傷分類,再等待安排看診、檢查、治療。醫療人員則不疾不徐的按照流程進行,聰明的家屬會自己去追進度,不敢開口的就是漫長無止盡的等待。急診因為病人多,常常對病情、檢查、治療等說明都精簡了許多,尤其在簽署文件上,很容易引發爭議。愈緊急簽署文件愈多,醫療人員拿著文件,快速念過去,紙上幾處被打勾的地方,家屬被要求簽上相關資料,當下有幾位家屬聽的清楚內容呢?

87歲老先生跌倒,右腿無法移動及站立,82歲的太太陪同救護車送至急診救醫,照了X-RAY,骨折需安排手術,被推到急診某床位後,2小時過去了……老先生疼痛、不安吵著要回家,家屬自己追問進度後,護理師來說要再補拍一張片子,外包人員推著病床走向X光攝影室排隊,終於輪到我們了,護理師看了看,淡淡的說,醫生沒有開CT的單子喔!耐著性子走到診間詢問,護理師同樣淡淡的說,喔!抱歉不是CT是照X光,請外包人員幫忙推著病床到X光攝影室等待。

又隔了兩小時,家屬再次前往追踪進度,這次終於看到骨科醫師現身了,醫生中、英合併的向老太太說明骨折的位置及手術方式,我心理罵了醫生許久,最好80多歲的老太太懂你的英文說明,老人家做的是髖骨打骨釘的手術,醫生的中英說明後,老太太最後轉知給子女的資訊是膝蓋打骨釘。在過去的四個多小時,沒有醫生來了解情況及說明手術方式,也許病人的報告及進度,醫生只要透過電腦系統就可以了解情況,安排手術流程,但也請同理病人焦慮的心情,當面有效的溝通是有必要的。

醫生說明安排開刀後近一小時,醫療人員拿了手術同意書、各種醫材自費同意書等,快速念過各種同意書抬頭後,請老太太在打勾處填上相關資料。這些文件很不友善,各一式2份或3份,沒有複寫功能,每一份都要親簽姓名、身份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通訊地址及居住地址,老太太瞇著老花眼努力書寫時,護理師突然說,要快一點喔,上面開刀房已經在催了。接著指正家屬,你的日期填錯了,這要填民國年、這要填西元年……這些同意書的日期格式不能統一嗎?填了那麼多資料,請問急診有人核對資料內容正確性嗎?再者這些資料是否有其必要性呢?

急診雖然忙碌,但同理病人、家屬不能少做,尤其受疫情影響,陪伴家屬只能一位,老人陪伴老人或小孩就醫,他們更需要醫療人員的支持,同時需要與家人溝通商議的時間。老先生子女擔心開刀麻醉的風險醫生隻字未提,大家只能將那份擔心放在心裡,恭喜老先生手術順利,不然很容易造成醫療爭議事件。良好的醫病溝通尤為重要,懇請醫療人員不要當省話一哥一姐,多說明是很好的溝通方法,也可以安定病人及家屬的心。

急診 醫病溝通 醫療爭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