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如何在臨床實習重溫醫學人文教育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編者按】本週介紹「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第一篇文章介紹這種不同於一般著重於「診斷」或「治療」的醫院臨床個案討論會,是專門為醫學生或剛畢業的醫師在臨床工作中,以病人所遭遇到非醫療直接有關的社會或制度問題,促使學員重溫他們過去所學過的醫學人文,將這些「知識」融入於對待病人的「態度與行為」;第二篇文章是參加這種討論會的一位醫學生寫出當天由「說服不想開刀的病人」談到「病人自主與醫師責任」的心得,看得出不同階段習醫者的看法以及指導老師的用心;一位資深醫師在詳讀學員討論會後的報告非常感動,發表他對「說服病人」的精闢看法,並希望這種文章可以讓一般民眾聽到醫療工作者的心聲。期盼這星期的三篇文章可以「拋磚引玉」,往後可以有更多熱心醫學教育的人士分享將人文關懷灌注於臨床實習的經驗,更希望能有社會人士對這種醫學教育的方向發表看法。

台灣醫學教育在醫學人文方面的教學都是侷限於醫學系最初兩年的「醫預科」課程,之後進入以「基礎醫學」為主的三、四年級以及「臨床醫學」的五六(七)年級都很少有機會重溫早期學到的醫學人文。

十幾年前,陽明與成大醫學系開始有醫學生,在最初踏入臨床醫學時,選擇到我們醫院接受三到六個月的內外科實習。一開始我們就希望在這段期間,讓醫學生重溫他們過去所學過的醫學人文,將這些學問由「知識」融入於對待病人的「態度與行為」。我們最初的努力是希望能在這段臨床訓練期間,以讀書會的形式,讓同學們分享他們對一些我們所推薦的、可以激發醫病之間關懷人文心得的好文章,但效果似乎不彰。

後來有一位同學因為她所照顧的病人在出院前偷偷告訴她,深知自己癌症發現太晚,治癒機會不大,而需要家人照顧治療後虛弱的她,以及醫療費用在在都會增加家人的負擔而感到不安,因此她想在出院後,找個地方自殺了斷,而不願按原計劃住院開始接受化療,牽累家人。這位學生整晚沒睡,擔心不知如何是好。後來我們建議她在「醫學人文讀書會」的時段改為「個案討論會」,由她報告這病人的問題,希望所有同學集思廣益,想出如何幫忙這位病人。

透過這次非常成功的深入討論,我們發現如果能就實際發生的個案,以病人最大的福祉為考量,共同以「同理心」、「人文關懷」思考如何幫忙病人的訓練是遠比「讀書會」更能重溫過去所學的「醫學人文」。我們需要讓學生了解臨床上並不只是「診斷」或「治療」的醫療知識問題,也要考量病人與家屬對疾病的看法以及他們所遭受到的苦痛,困惑以及家庭、工作、以及其他種種物質與精神上的困難,而有機會讓同學老師集思廣益的腦力激盪,是很好重溫過去學過醫學人文課程的方法。同時,老師如果找到相關的文獻,也可以與同學們分享,讓照顧病人的醫學生或畢業後訓練學員,有機會注意到病人的「非醫療問題」的重要性。在這人文個案討論會時,我們要求提案的學員在報告病人的病史以及他個人的看法,同時鼓勵其他學員輪流發表個人的看法,最後再由資深主治醫師從人文、倫理以及實際的醫療環境做深入的探討。我們也鼓勵由提出個案的學員整理大家的看法,寫出一篇報告。

我們深信幾年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院內科霞瓏教授(Rita Charon)來台介紹她所倡導的「敘事醫學」(Narrative Medicine) 所說的三階段:「注意力(Attention)」(全神貫注傾聽觀察病人的問題)、「表現(Representation)」(將病人的問題用文字「敘事」表達時,才可能深入地了解病人的問題)、「密切關係(Affiliation)(透過這樣的步驟,我們才有可能發展出醫病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們也以這種原則,要求在這討論會中,大家傾聽每個與會者的看法,而後報告個案的學員整理出開會的心得,使學員對病人的問題產生更密切深入的心得。本週三即將刊出的文章就是最近以「病人自主與醫者權責」為主題的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的報告。

這是一種嘗試,我們誠懇地希望在這「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過程,我們可以喚醒醫學生或年輕的醫師重溫自己剛進入醫學院時所學過的醫學人文,發揮「同理心」思考如何幫忙受苦的病人與家屬由困境中得到紓解。

醫學教育 臨床醫學 醫學人文個案討論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