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以病人角度來看急診檢傷

醫病平台

醫病平台

圖/ingimage
圖/ingimage
【編者按】這星期醫病平台的主題是介紹「急診處」的功能與實況。一位急診專科醫師介紹急診處如何分辨病情的緩急輕重,以幫忙一般大眾了解「什麼情況到急診處尋求醫療是合宜的」;一位對急診處頗有經驗的社會人士由病人的立場,分享他對急診處運作的了解,說明怎樣決定自己或家人是否需要緊急送到「急診處」才能得到即時的醫療照顧;最後由另一位急診專科醫師說明一些讓病人自以為「急症」的可能原因以及處理辦法,以避免到了急診處,非但得不到自己以為應該得到的緊急治療,反而在急診處空等、焦慮、受氣。我們期待不久可以收到更多社會大眾分享急診處的經驗,促成醫病之間更理想的互相了解。

急診就診順序與門診或診所相去甚遠,前者是以病患嚴重程度為大原則,後者則是以先來後到的規矩進行,再加上到急診就醫的病患及其家屬,多半是生理有相當程度不舒服或特殊需求無法在門診被解決,情緒上難免會希望檢傷後能盡快看診,在醫療前線,仍會看到許多與檢傷起爭執或是產生醫療暴力的情況發生。

急診的檢傷分類主要是根據病患主訴與生命徵象分級,不過,坊間早已流傳一份病人版的檢傷分類,從病人自覺很急,拳頭很硬到讓你覺得我很急等,甚至攀關係的背景等等,雖然是一則網路笑話,但卻也凸顯出台灣檢傷遇到的亂象及黑色幽默。

急診病人近幾年來對檢傷系統的熟悉度已經大幅提升,也多半能尊重檢傷人員的尊業度,根據級數來進行等待,畢竟今天掛三級,需要等待半小時不等,未來某一天也可能會成為重症,希望醫師能儘速診斷治療,而不是延遲診斷或先把危及生命的自己晾在一旁。身為有文化的急診病人,我想會來急診的大家都有身體或心靈的需求未被滿足,但仍應該將檢傷分級奉為圭臬,而不是排隊領號碼牌的思維來候診。

過年期間,最容易在檢傷區產生爭執,急診人滿為患且大家都希望能有效率的看病,此時此刻,如果後面的伯伯看起來明明走著進來,卻有病床可以躺還直入診間,而我卻要再候診區等上數十分鐘,難免心中會不平衡,尊重專業的想法就很容易被負面情緒給遮蔽,進而產生更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但身為病人真的難以理解背後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他的主訴讓急診檢傷覺得有可能是急症,也或許是伯伯強作鎮靜,但生命徵象可能早有嚴重的異常,基於病人隱私,醫護人員也不可能拿著廣播器告知後方等候的病患為什麼他們會被插隊,這其中有諸多資訊上的不對等,也才容易在檢傷時產生不開心的情緒。

我想身為一位急診病人,應該是要等待,醫生一定會來看診,他也不會故意讓我們等候,等待時間越長表示身邊需要緊急救治的病患是更多,此時此刻更要告訴自己,還好我不是那些人中的其中一個,每個人都有來掛急診的權利,但或許我目前還不是那個最需要馬上被救治的病人,但權力不會消失,還是會輪到我,等待著醫生忙碌完叫我姓名的那一刻。

急診在某些病人心中或許是快速門診,當重症病人不多時,的確有這種可能,但是身為急診病人更應該珍惜急診資源,不濫用不自私,這樣資源才能永續。身為急診病人了解掛號的規則也是必要的,或許醫院能在急診大門或等候大廳貼上檢傷分類海報及可能等候時間,或是一些疾病衛教海報,讓病人等候時間有個底,衛教知識也能提升。當然,如果能在門診或是診所解決的病痛,就不要去急診,或許小病在診所還能得到更好的服務與更細緻的醫療照護,這是身為病人應該要有的認知。

總而言之,提供一個安全的執業工作環境給醫護人員,他們也才能提供更專業的治療與處置,相對的,病人的健康才有更多的安全與保障。

急診 醫護人員 檢傷分類 重症 過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