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追憶/病人再多仍能叫出名字「武林一代宗師」曾文賓

曾文賓期勉後進:只要認為重要、有價值,不論多冷門,先做再說,憑著信心、毅力去完成。記者李淑娟攝影
曾文賓期勉後進:只要認為重要、有價值,不論多冷門,先做再說,憑著信心、毅力去完成。記者李淑娟攝影
編按:台灣烏腳病之父、曾獲第15屆「醫療奉獻獎」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11月22日傍晚於家中安詳逝世,享耆壽98歲。

他是國內從事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的第一人,也是率先投入烏腳病研究,堅持到最後的學者;他在40餘年間,親自收治了1800多案例,所發表的井水含砷量與烏腳病、皮膚癌等砷病變關係,成為今日美國環保署、世界衛生組織(WHO)、乃至全球多數國家採行飲水含砷量0.05PPM標準的依據。

出生鹿港鎮小康家庭的曾文賓,父母連小學都沒念,對他指望特別深。他投考台中一中時學科及格了,體檢卻被驗退,原因是頭部長白癬。那時還沒有治療黴菌的藥物,父親聽說台中有醫學博士很行,每個禮拜都帶曾文賓上台中找博士看病;看了兩個月沒效,再換一個、又換一個,半年後,仍未見效。後來聽朋友提到,有人用汽車黑油塗有效,曾文賓心想:死馬當活馬醫,試試看!於是,果然,洗了4個月黑油,博士沒治好的癬,居然痊癒了。有了這個經驗,第二年重考台中一中以第二名錄取,他便依父親的意思以念醫科為目標。

醫科畢業後,曾文賓並未在台大佔到缺,只能當兼任醫師看診;為了養家,他到土地銀行當駐行醫師,且到處看診,一星期必須工作10個半天,那種奔波、勞苦,不是現代年輕醫師所能體會。

慧眼獨具 堅持臨床流病調查的重要

由於曾文賓當初博士論文做的是抗腫瘤對血管內壁細胞的影響,大家以為他要進血液科,後來研究烏腳病,接受陳萬裕教授指導,大家又以為他要進腎臟科;實際上,曾文賓說他從住院醫師第一年開始,就對高血壓治療藥物效果評估感興趣,總醫師一做完,就在台大門診開高血壓特別門診;所以轉到心臟科。

在民國41年左右,流行病學根本未受到重視,曾文賓即一再主張地域的特殊性分析,應有助於對疾病的了解與掌握,因而投入流病調查,以獲取第一手資料。

民國46年,中南部沿海地區傳出一種怪病流行,許多居民下肢不明變黑、潰爛,甚至節節脫落;已截肢的病患常發生「幻肢痛」,夜半裡啼哭、哀嚎,令人不忍;當時新聞界稱之為「烏腳病」,名稱便就此相襲而來。次年,台大公共衛生系及內外科組團到台南北門鄉、嘉義布袋鎮、雲林學甲等地勘查,曾文賓也以心臟科醫師身分加入臨床調查。曾文賓說,當時他四處看診、兼差,已分身乏術,卻還得抽時間南下,從事烏腳病研究,實在苦不堪言。但他一著手,便不放棄,直到做了兩年後才升上主治醫師。

台灣烏腳病之父、曾獲「醫療奉獻獎」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昨天傍晚於家中安詳逝世,享耆壽98歲。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台灣烏腳病之父、曾獲「醫療奉獻獎」的花蓮慈濟醫院榮譽院長曾文賓,昨天傍晚於家中安詳逝世,享耆壽98歲。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相關研究成為國際防治重要參考

曾文賓說,這一段付出再苦,他從未抱怨、追悔;他持續追蹤自己收治的1千8百多烏腳病例,找出飲水含砷過量是當地除了烏腳病外,好發皮膚癌、慢性砷中毒的主因。由於這個結論,促成省政府提撥8億,在民國55年完成流行地區自來水管線連接工程,估計有萬人受惠;如今38歲以下人口已不見新病例。而曾文賓所做的砷含量研究,不但已成為全球各國採行的飲水含砷量標準,自1990年代後期,從孟加拉、印度、菲律賓、泰國到內蒙、新疆到貴州十餘國家地區,陸續發現慢性砷中毒流行,其防治策略都來自曾文賓發表的第一手資料。

曾文賓強調,他大半生的奮鬥,不論是烏腳病研究或以心臟科醫師開創國內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先河,這些都不是他算計得失後所做的選擇;他憑藉的,只是證嚴法師常講的:「做,就對了!」這句話;從年輕到退休、從退休到現在,傻傻地堅持做下去,直至今日,始終無悔。也由此深刻體認到:很多事可以一試再試,人生卻不可以重來;要在社會上立足,做有用的人、或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一定要懂得把握機會,否則,便浪費了人生。

高血壓防治、醫療諮詢服務 貢獻卓著

曾教授的貢獻並不止於烏腳病和高血壓學術成就,在高血壓防治方面建樹更多。他很早就體會衛生教育的重要,不但在民國73年成立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出任首屆理事長,提倡社團或醫院廣設免費量高血壓站;利用周末周日帶志工在台北火車站宣導高血壓防治;旅客看到量血壓站的志工,便自動跑來量血壓。為了讓全民都知道高血壓這個「無聲殺手」的威脅,並提高警覺,他還說動前孫運璿院長中風後,出任防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由學會付資拍30秒宣導片,在三台黃金時段連續播出兩年;呼籲大家天天量血壓、時時知血壓;40歲以上的人對此都印象深刻。

此外,民國67年從台北市生命線醫療服務專線分離出來而成立的醫療諮詢服務協會,也是由曾教授主持;初始靠志工用兩支電話提供醫療諮詢服務,並出版醫療或衛生、健康書籍,電話志工免費為來電民眾提供醫療常識、解答疑惑及就醫問題。曾文賓共擔任該協會理長6年。

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副總統呂秀蓮頒發特殊貢獻獎給曾文賓醫師(中)。記者陳俊吉/攝影<br />UCD匯入
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頒獎典禮,副總統呂秀蓮頒發特殊貢獻獎給曾文賓醫師(中)。記者陳俊吉/攝影
UCD匯入

負責台大整建 退休成為慈濟人

曾教授寡言、實幹的精神讓高層看在眼裡,因而他曾獲閻振興和葉曙同時舉薦,出任台大醫院院長;後來他只當上副院長,但負責當時台大最重要的整建工程。也因這個機會,他自台大退休後,即獲慈濟證嚴法師賞識,延攬出任花蓮慈濟院長。期間,他完成了慈濟護專及開設玉里分院、關山分院、大林分院、新店分院、還有潭子分院的籌畫工程。87年升格為醫學中心後,交棒給年輕人,從此出任名譽院長至今。

自台大退休後,曾文賓從此便一襲慈濟人的藍西裝打扮;82歲的他不管任何時候,永遠神采奕奕、笑臉相迎;他的仔細和一絲不苟,成為許多病號最信賴的醫師。

看病用心 病人再多仍能叫出名字

曾文賓說,他看病沒撇步,只有用心、仔細;另外,他對名字、數字很敏感;只要是他的病人,他通常有印象,而且叫得出名字。

他說了一個小故事:在慈濟看診時,一次,他與陪媽媽來就診的兒子聊起天來。這位兒子介紹家在艋舺開木材行,媽媽50幾年前曾住進台大第五病房,那時醫師對他媽非常好,讓他感恩至今。

曾文賓一聽便問:「你媽媽名字是XXX?當時因XX病住院,對吧?」這位兒子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感念了半世紀的醫師竟在眼前;曾教授大半輩子看過多少病人?何以50多年前的病人,老教授卻連名字、病名史都記得?」

曾文賓說,看病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的藝術;記住病患名字,表示醫者對他的重視與疼惜;這位病人當時住院20天,家住那裡、做什麼,受過流行病學訓練的他,往往不止看病,還注意病人生活史、家族史、地緣關係,所以連同這些資料都「輸入」他腦裡「硬碟」了。

除了記名字,曾教授另一絕活是背數字。他提及年輕時到國外開醫學會,國外學者問起台灣心臟病、中風流行率等數據,他當場答不出來,覺得十分尷尬;自此後,他非常重視在每一領域的一些關鍵數據,要求學生博聞強記。

曾文賓醫師(右)在台大醫院服務期間,不僅幫證嚴法師籌備醫院,每月還到當時的慈濟義診所看診。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曾文賓醫師(右)在台大醫院服務期間,不僅幫證嚴法師籌備醫院,每月還到當時的慈濟義診所看診。圖/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重要的數據要背 專業才獲肯定

曾文賓說:「最重要的氀字不是電話號碼,而是這些你費盡心血所研究的相關數據;遇到人家問起的場合,你答得出來,你的專業就得到肯定。」

命運,將在什麼時候轉彎?曾文賓說,我們無從知曉;但,他深信:人生不論順逆,都有其價值;做研究當然也有熱門、冷門之分,但熱門的研究往往在你完成時,人家已經發表了;冷門的題目少有人要做;但是,只要認為重要、有價值,就先做再說,憑著信心、毅力去完成。

他的謙沖自持 學生視為典範

台大內科教授曾淵如說,自己進「白色巨塔」以來,便不斷尋覓如同「武林一代宗師」的醫界典範,最後決追隨曾文賓「學藝」;就是因為他像低垂的飽滿穗子,謙虛自持;他從不對部屬、學生耳提面命,卻凡事以身作則。有人說,他像一本書,而且是一本內容紮實、篇章豐富的巨著,不靠彩色扉頁招徠,字字用心血寫就,句句引人深思。

【2005-04-22/民生報/A14版/醫藥新聞】

烏腳病 醫療奉獻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