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SARS 醫護猶存心理創傷
2003年SARS侵襲台灣,蘇東平指出,受影響最大的首推醫療護理人員,他們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之外,在心理精神層面也會出現災難後經常見到的精神疾病,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以及失眠症。
蘇東平以某醫院的醫護人員為研究對象,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以劑量效應的方式來探討其身心問題,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追蹤了107位劑量最低的醫護人員,發現有5至17%的人在被隔離時發生了精神症狀,其中以失眠、恐慌症、憂鬱、焦慮症狀以及PTSD為主;在SARS過後的第三個月,發生率下降一半;六個月時,幾乎完全消失,僅有一位有憂鬱症,少數幾位仍有較輕微的恐慌、焦慮症狀及失眠。在SARS盛行期間,這些被隔離者很擔心他們的親人也會遭到感染,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上,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擾。
其次,針對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並以非SARS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在SARS病房與非SARS的一般病房,具PTSD症狀者平均為29.7%,而在非SARS的ICU病房工作者僅有11.8%。
研究並針對22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受到感染的倖存者,進行一年半及四年半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在SARS盛行時,三分之二以上的個案都得到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一年半之後降低至三分之一左右;四年半後僅三至四位仍有輕微的殘餘症狀。而原本在SARS盛行時發生的害怕及恐慌症狀,於一年半及四年半追蹤時均已消失,然而少數個案的精神症狀卻變得十分脆弱,對媒體的災難報導十分敏感,導致症狀復發。
蘇東平認為,在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最佳良方。此外,直接與SARS病患接觸的照護者,應該盡量降低其危險因子,例如避免讓有精神疾病史、年紀較輕以及對SARS持有負面感受的工作同仁參與。抱持正向、樂觀的對應態度,和社會與家庭的強力支持,可以增強醫護照顧者對抗急性壓力的侵襲。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醫病平台/從英勇捨己救人的鄭達志醫師談起
醫病平台/坦然面對老病,自在迎接死亡
醫病平台/永久植物人狀態病人之醫療照護決策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590號民事判決簡評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2015醫療奉獻獎 特殊醫療貢獻獎 從肝臟移植到Covid-19 跨域迎戰新病毒
醫病平台/讓人難以割捨的「臨終凌遲」,解套的關鍵在我們每一人
醫病平台/ 暴風雨後對生命的領悟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 看醫奉獎得主疫中守護台灣
醫病平台/ 生命的挑戰(二):腫瘤——惡性?良性?
醫病平台/ 生命的挑戰(一):癲癇
醫病平台/讓以愛為名的悲劇不再發生——尊重病人自主與醫師的專業判斷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2006醫療奉獻獎得主) 張開天使羽翼 楊婕妤呵護愛滋與移工寶寶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2003醫療奉獻獎得主)深入全台300多個鄉鎮 陽明十字軍推廣人文醫學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1995醫療奉獻獎得主)愛滋、SARS、Covid-19 三大戰疫搶救人命─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醫奉獎開啟「善的循環」 醫路永續傳承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忠實記錄醫奉獎得主 如何為民眾而戰
大疫之下醫療奉獻系列/永續才能創造可能 為醫療繼續努力
醫病平台/ 末期病人DNR 的決定
醫病平台/ 如果沒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是否每人死亡前均要接受心肺復甦術?
醫病平台/塞翁失馬
我的經驗/被醫師宣告只剩一周的生命!面對肺癌末期 這樣做我撐過來了
醫病平台/眼底的光
醫病平台/ 病人的「代言人」——家人在醫療決策中的角色
醫病平台/ 關懷、照顧病人,讓病人更安心
醫病平台/ 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醫病平台/ 醫生的態度決定病人的心安不安
醫病平台/讓我刻骨銘心的病人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接連抗癌 光肝癌就開刀20次!靠3件事挺過5癌症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白袍VS.白衣」醫師與護理師同穿一身白,相互扶持成為守護病人的好夥伴
猜你喜歡
防猴痘不建議大量接種 台灣優先施打3對象
該不該送親人去安養院?會比在家裡好嗎?身為長期照護者該扮演什麼角色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因丈夫罹患了帕金森氏症,打破了原本的生活... 身為長期照護者我撐不下去了,必須結束這一切!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吃辣就血便竟是大腸癌末期!不菸不酒愛運動卻罹癌,原來是忽視這個重要因子
ELLE總編輯楊茵絜過世 父親楊渡悲嘆等不到電鈴聲
康復者宣言/防疫好習慣 同住家人沒被我傳染
1顆普拿疼殘留體內5年?藥師建議「服止痛藥5不原則」
康復者宣言/確診後及時用藥!康復的關鍵為補充營養,兒貼心照顧
老婆確診後性慾變強讓他嚇到 網歪樓留言:少子化有救了
生活中培養健康好習慣,可延長壽命!日研究:有慢性問題者也有效
憂猴痘來襲…疾管署公告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24小時內需通報
猴痘會傳染毛孩!專家急示警:飼主染疫至少3週不能接觸「這類型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