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黃瓜不適合生吃、也不能跟其他蔬果一起吃?生菜沙拉不能放小黃瓜了嗎?2方法解決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杏林.診間

獨╱護理師「男」力崛起 7年成長約3倍

台北馬偕醫院手術室護理師李奕霆說,他曾在婦產科實習時遇到阻礙,多數孕產婦拒絕男性進入,他常在門口等同學做完,再聽老師口頭講解。 圖/台北馬偕提供
台北馬偕醫院手術室護理師李奕霆說,他曾在婦產科實習時遇到阻礙,多數孕產婦拒絕男性進入,他常在門口等同學做完,再聽老師口頭講解。 圖/台北馬偕提供

未來可別再稱呼護理師「護士小姐」了!近年女力崛起,消弭職場性別失衡,但在女性居多的護理職場卻恰好相反。據統計,我國男性護理師七年來成長近3倍,但在性別角色壓力下,他們傾向走急重症、開刀房或精神科,選走婦產科則較為困難,連實習時都被擋在病房門外,只能苦笑。

衛福部統計,去年男護共4432人,相較民國100年的1657人,七年成長2.67倍,也使護理男女比例從1:82降至1:36。

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長戴宏達說,美國曾針對男護的工作領域進行研究,發現他們集中於急診室、開刀房、加護病房及精神科等,或是走行政職或教職,較不傾向走婦產科與兒科。

歸結原因,可能是上述單位較封閉,或所穿的刷手服外觀不突兀,可避掉外界質疑眼光。另也有人認為,急重症臨床工作較為忙碌與緊急,醫護合作特別重要,因此男護要面對的性別壓力也相對較少,更能發揮能量而有好表現。

「我在婦產科實習時確實有感到阻礙。」台北馬偕醫院手術室護理師李奕霆說,婦產科要學觸診子宮底位置、會陰傷口評估、分娩開指或教新手媽媽哺乳等,多數孕產婦拒絕男性進入。他常在門口等同學做完,再聽老師口頭講解。

為了讓孕婦放心,每名男同學和孕婦接觸時要有一位女同學陪在旁。李奕霆說,他曾遇見一位年輕孕婦不在意男女有別,同意讓他觸診,終於讓他能實際學習評估,「但這位媽媽私下告訴我,我離開病房後她被老公念了一頓。」

台灣護理學會副理事長王桂芸說,不管是男性或女性,職場工作表現一樣好,只是在華人性別文化框架下,為考量並尊重女患者的隱私安全,男醫看女病人時最好有一位女護陪在旁,男護照顧女病人時也建議要有女護陪同。

「但男醫工作時是派遣1名護理人力,男護工作卻得同時耗掉2名護理人力。」王桂芸說,不是男護不能去婦產科,只是他們不想讓病人感到不自在,才會在不影響護理角色功能下而選擇走其他科別,「雙方皆滿意是最好目標。」

不只是護理職場的男護增多,護理科系的男性畢業人數也在14年來翻長近7倍。

王桂芸認為,護理專業不管是在急慢性醫療院所、長照機構或居家社區,永遠都是被需要的,還可以改走專科護理師或個案管理師等,專業角色多元。除非不做護理師,否則幾乎不會找不到工作,成為吸引人才及男力投入的因素。

衛福部統計,去年男護共4432人,相較民國100年的1657人,七年成長2.67倍,也使護理男女比例從1:82降至1:36。 圖/鄧桂芬翻攝
衛福部統計,去年男護共4432人,相較民國100年的1657人,七年成長2.67倍,也使護理男女比例從1:82降至1:36。 圖/鄧桂芬翻攝
護理科系的男性畢業人數也在14年來翻長近7倍。 圖/鄧桂芬翻攝
護理科系的男性畢業人數也在14年來翻長近7倍。 圖/鄧桂芬翻攝
護理科系的男性畢業人數也在14年來翻長近7倍。 圖/鄧桂芬翻攝
護理科系的男性畢業人數也在14年來翻長近7倍。 圖/鄧桂芬翻攝
衛福部統計,去年男護共4432人,相較民國100年的1657人,七年成長2.67倍,也使護理男女比例從1:82降至1:36。 圖/鄧桂芬翻攝
衛福部統計,去年男護共4432人,相較民國100年的1657人,七年成長2.67倍,也使護理男女比例從1:82降至1:36。 圖/鄧桂芬翻攝

護理師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